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间

《西游记》第一悬案:哪位女妖攻破了唐僧的真阳之身?

正文:

 导读:本文论证《西游记》中的唐僧不只是唐朝僧人,还是唐儒乃至宋明理学家,儒道释兼修,天理人欲兼求。他由陈光蕊与江流父子接力、合并而成。这个合体唐僧也和孙悟空一样,先后取过儒道释三经,而在他取佛经时,竟然又逆向重演了其父取儒经、道经的封妻荫子的历程。当遇到淫荡之白毛老鼠精时,唐僧抓住机会完成阴阳交媾,生下了妖精……《西游记》的结构十分精巧,世所罕见。

 

 一、唐僧酷似《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性感外貌源于欲火中烧
    有的人见到我解读唐僧就喊头痛,就像孙悟空听到师父念紧箍咒。当然,更多的读者是喊痛快,就像孙悟空被取掉了紧箍咒。是啊,自从唐僧进入文学作品,就成了极富争议的人物,有人膜拜,有人憎恨。鄙人倒是个温和派,无奈《西游记》的作者对他十分厌恶,恨不得千刀万剐,我也就只好跟着咬牙切齿了。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贴近则是文学评论者的天职。
    先提三个问题:唐僧既是个清心寡欲、风餐露宿的僧侣,怎么还能长一身养眼且延寿的白肉?如来、观音为什么要选一个男颜祸水去西天取经?唐僧一向视贞操如性命,他究竟守住自己的真阳了吗?
    解决问题前重申我此前论证过的三点:一、《西游记》中的唐僧并非是特指陈玄奘,他是汉、唐、明三朝取经人的杂合;二、《西游记》不是宗教之神话,而是文学之神话,文学天生隐曲、叛逆,“西游”尤甚;三、《西游记》是罗贯中原创,吴承恩改编,他们不约而同都反理学,唐僧是他们重新创作的宋明道学家、理学家的典型。
    罗吴认为,荷尔蒙比衣服、营养和环境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外貌,唐僧的性感容姿即是源于他内在分泌旺盛的物欲、利欲与淫欲。就像《红楼梦》第一回中的贾雨村,虽暂时淹蹇窘迫,衣衫褴褛,却长得十分“雄壮”,让骚娘们看了还想看。末世需要贾雨村,西天路上需要唐僧,妖精爱抱有缝的蛋,如来爱看孙悟空和唐僧受难。
    那么,罗吴是如何将唐僧从一个纯粹的佛学家变成一个儒道释兼通的理学家的呢?
    二、唐僧是陈光蕊与江流两父子的合体,取过儒道释三经
    我们知道,孙悟空依次取过儒、道、释三种经。实际上,唐僧也同样取过三经,不同之处在于,唐僧是凡人,不及孙悟空长寿,作者便改用了两个人接力,另一个人就是江流的父亲陈光蕊。从这个角度看,唐僧便又是陈光蕊和江流的杂合,唐儒陈光蕊或可称为前唐僧。因为陈光蕊是唐僧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作者将他参加科考的时间与江流动身西行的时间设在了同一年,都是贞观十三年。下面就来比较孙悟空与二陈的三次取经。
    孙悟空跳入水帘洞称千岁王;陈光蕊是鲤鱼跳龙门,中状元,中绣球,招为宰相殷开山的女婿,不久被任命为江州州主。
    孙悟空长途跋涉求道,终得祖师指点,修成长生之术;陈光蕊则因在赴任路上放生一条金色鲤鱼而得道,后来虽被船家刘洪推入江中,仍然死而复生,龙王将他收于龙宫,以“定颜珠”保其长生。不久,陈光蕊的生命还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延续,温娇生下他的遗腹子——江流。
    接下来,孙悟空就在两界山与唐僧会合,一同去西天取佛经了。注意,是两人一同取经,不是孙悟空单方面护送唐僧取经。
    三、唐僧重走父亲封妻荫子的路,西行实为取三教合一的理经
    之所以说陈光蕊是唐僧的前世,江流是唐僧的今生,还有一个原因是小说在写江流取佛经时,又重新演绎了陈光蕊当初取儒经、道经的经历,并作了近乎疯狂的夸张和丑化。相比之下,儒是小巫,道是中巫,佛是大巫,同流合污的理学是超大巫。如此三经同取的情形表明,唐僧西行实际要取的是三教归一的理经。
    我们就来仔细看看罗吴是怎样在西天路上将儒道释三教合流,将陈光蕊和江流从接力形式转换成合并形式的。请跟着我拿起书,从小说后面往前翻。(声明:为避免有人承受不了我醍醐灌顶的一击,解读时我尽量含糊其辞,点到为止,装作没事人。)
    第一百回:唐僧取得佛经返回长安,太宗作《圣教序》以表其功,佛祖如来更是将他重新召回西天,授予他最高功名——旃檀功德佛(相对四人一马组成取经团队而言,名位最高)。此事对应于儒生陈光蕊上京赶考,及第廷试三策,唐王御笔亲赐状元。
    第九十三回:唐僧师徒入大天竺国倒换关文,遇一妖精所变的公主正在十字街头,高结彩楼,抛打绣球,撞天婚招驸马。唐僧中彩。对应于陈光蕊在宰相殷开山门前中温娇之绣球,招为女婿。
继续往前翻。
    四、美女老鼠精攻破唐僧处男之身,唐僧敢做不敢当
    第八十回:唐僧路遇一位由金鼻白毛老鼠精变成的美女,极其淫荡,时常引诱寺庙中的僧人行交欢之事,尔后杀之。很快,唐僧也被她摄入了“陷空山无底洞”。这是一个什么洞呢?可不是普通的老鼠洞,从名字可判断它与色空有关,与无底之淫欲有关。而且由于它出现在蜘蛛妖之后,必然是比肚脐更下身更私密的器官。再看具体的描写:“只见那陡崖前,有一座玲珑剔透细妆花、堆五彩、三檐四族的牌楼”,“牌楼下一块大石,约有十余里方圆,正中间有缸口大的一个洞儿,爬得光溜溜的”。又如,妖精说:“洞中水不洁净,特命山头上取阴阳交媾的净水……”无须赘述,唐僧摄入妖洞对应陈光蕊与温娇行夫妻之事。
    那么,小说为何要作隐晦处理呢?因为陈光蕊乃是一介儒士,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名正言顺,而唐僧则来自佛门,必须偷偷摸摸、半推半就,甚至以发毒誓遮掩。比如,当悟空在无底洞里试探着说,希望唐僧与怪精成亲,生下一男半女的时候,唐僧就说:“徒弟,我自出了长安,到两界山中收你,一向西来,那个时辰动荤?那一日子有甚歪意?今被这妖精拿住,要求配偶,我若把真阳丧了,我就身堕轮回,打在那阴山背后,永世不得翻身!”这话骗得了悟空,却骗不过读者,洞都进了,阴阳交媾的水都流出来了,身孕也快要显露了,还谈什么固守元阳呢?而且地球人都知道,唐僧每次见到女妖都会心生歪意,这个美丽的白鼠精最初就是他拒听悟空劝告,亲自从树上解救下来的。他为什么会被妖精一再欺骗?不是愚昧健忘,是欲火难禁。
    实际上,他比父亲陈光蕊更贪婪,不甘心错过人生任何一件喜事和乐事,这回就比陈光蕊更猴急,秃头一顶整个身子都扎进洞里去了。
    但唐僧缘何却没被打到阴山背后呢?一则因为他本身就不是纯粹的佛子,是披着袈裟的理学家,理学家比儒生更有资格追求封妻荫子的理想,谁也管不着。二则因为唐僧本身就是个顺应当时佛教器物化、功利化发展潮流的假佛子,佛祖对他的声色需求只会鼓励,不会打击。佛家既然在财方面需要收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紫金钵和各种贿赂以维持生计,自然也允许弟子们色心蠢动以生育后代延续香火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一是为了避讳唐僧的丑行,二是说明唐僧西行是从理学到儒、道,反诸求儒的次序。决不是说他走的就是一条与父亲相反的回归童真的路。这种倒叙形式就像“明日黄花”这个词一样,刻意将昨日说成明日,本义不变。自从遭遇老鼠精,唐僧就沦为了“明日黄花男”。
    倒叙让作者获得了极大的嬉笑怒骂的自由,那些循规蹈矩的理学家和统治者是定然看不出来的。
    至于老鼠精的社会关系则可以再写一篇长文,非常复杂。
    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中的七个蜘蛛女妖将前来化斋的唐僧吊上房梁,随后从肚脐中冒出丝绳,将庄门漫住。此事对应于温娇成功受孕,怀上江流。肚脐正是胎儿的命脉。注意,这次是唐僧甩开众徒弟独自一人敲开了女妖的门。谁说唐僧胆小?色胆可包天。由此也可见,《西游记》不可以作为儿童读物,深刻处少儿不懂,通俗处少儿又不宜,更可怕的是还可能让他们善恶颠倒,将唐僧的恶当成善。
    第五十三回:师徒四人正走着,忽遇一道小河,唐僧饮河水怀胎,肚子迅速长大,“用手摸时,似有血团肉块,不住的骨冗骨冗乱动。”悟空只得去找落胎泉水,但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所降生恨,不愿提供。悟空便设计自己诱开真仙,让沙僧趁机取走泉水。唐僧饮水解胎。对应于温娇妊娠的后半程,从胎动到分娩。
    第四十回:唐僧师徒路遇妖怪——由一朵红云变成的“七岁顽童,赤条条的,身上无衣,将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红孩儿。唐僧不愧是模范丈夫,爱妻又爱子,忙叫八戒将他救了下来。但红孩儿很快就妖形毕露,纵风摄走了唐僧。几经周折,最后观音将他收在身边,做了善财童子。对应于七岁的江流在金山寺正式剃度为僧,皈依观音。这里面悟空与牛魔王的义兄关系又影射了唐太宗与唐僧的关系。
    第三十七回:唐僧梦见一位汉子,自称是此地乌鸡国国王,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园井中(尸首亦被龙王使了定颜珠定住)。之后道士假扮国王,篡位。梦里国王还交给唐僧一个玉珪,作为告知亲生太子的表记。唐僧从梦中醒来,发现阶下真有一玉珪。后来孙悟空打败道士,给真国王报了仇。此事工整对应于刘洪推陈光蕊入江,篡位江州州主,十八年后,江流长大成人,凭幼时的表记与母亲相认,殷开山得报后派官军将刘洪剿灭。
唐僧在走完父亲的儒、道之路后,他所生的儿子变成了他自己,正准备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
    五、理学让天下变得善恶难辨、人妖不分
    经过以上倒叙与变形,交叉与换位,陈光蕊与江流就既在时间上重合,同时站在了贞观十三年的起跑线上,又在空间上重合,同在西天路上完成了取儒道释三经以及理经的任务,真正达成了父中有子,子中有父的融合(尽管父子二人内心一刻也不曾装着对方)。当然,这种时空交错重叠的现象永远只能存在于文字和神话中,不能还原成现实。就像是立体错觉图,只可画在纸上,不能搭建成真实的三维模型。
    但作者却用堂吉诃德式的荒诞手段揭穿了另一种真实——理学本质上无君臣父子;理学之善恶本质上都是恶;神仙和妖魔本质上是一家。仍举上面的例子,当乌鸡国的假皇帝狮子精被降之后,文殊菩萨竟对悟空道:“自他(假国王)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而这个狮子精又是怎么来的呢?是文殊菩萨为了报私仇放出。由于当初真国王捆绑、浸泡了文殊三日三夜,所以文殊要请如来派妖精将真国王推入井中浸泡三年,以报三日水灾之恨。最后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塞责。再看看真国王为什么要捆绑凡僧?因为这位国王好善斋僧,佛便差文殊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文殊变成一凡僧,问国王化些斋供并以言语相难,国王不识好人,就把凡僧捆了,抛进了御水河中……原来,所谓前定报应不过是菩萨与信徒之间一场莫须有的误会,一场狗咬狗的游戏。致使众多无辜的百姓连带遭殃。另外,该故事还说明船家刘洪当初也是受到了朝廷高官的暗中派遣……这就是儒道释,这就是理学,先分化善恶,再颠倒善恶,最后膨胀善恶,教所有人身堕轮回,打在那阴山背后,永世不得翻身!
    那么,其他的章回和神魔又是在倒叙和揭批谁呢?《西游记》可没有大家想象的简单,几近通神!

2023-11-05 03:30:3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