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美考试制度从哪里来马晓辉
目前国际上的大学入学考试模式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以中、日、韩等国为代表的“全国统一高考”模式,以分数取人,即所谓一考定终生,“学而优则仕”;再一种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开放、松散式”大学模式,甚至不考试都能上大学;第三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等级测试”模式,将考试与开放相结合,取前两种模式的中心路线,各高校自立招生权力很大,十分灵活。
自然,英、美的大学入学考试模式目前是最好的,也为中国大陆教育界人士、考生、考生家长青睐。据说,中国大陆以后高考改革方向就是向英、美模式学习,其中以英国的考试制度为主。
那么,英、美的考试制度从哪来的?是自创的吗?不是,是“偷师”中国科举制度。
早在100年前,中百姓主反动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点破了:“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依然从我们中国学已往的。”
孙先生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十四世纪,曾在中国居住过的欧洲人士将中国自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考试,向本国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推荐,英国事先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效仿中国文官取士手段,实行机会均等的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之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创建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看法就是发起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两位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已往”。欧美人认为,科举比事先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正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
事先西方有人赞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四大发明”一样,是主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另有今后。
但是,如同发明了炸药只知道用来做鞭炮、烟花逗乐,不知用于枪炮、子弹杀人一样,虽然中国人创造性地发明了科举考试模式,但这一手段之后却成为束缚中国人思维的绳索。而欧美人却活学活用,把这一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
原因在哪儿?一在考试内容落伍,二在考试模式未变。
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内容在长时间内呆板、重复、单调,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成为千百年来的必考科目,这些考试内容只靠死记硬背,固化了人的创造性思维。而西方不同,既结合事先的工业反动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厚而又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武艺、心理素质等一切纳入考试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
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主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的“殿试”――由天子一人御笔钦点,更为完善和科学。欧美的“科举”即便顺利通过了,也未必就能如中国的学子(举人)一样,可以立即得到官职和荣耀,他们还得实习和试用,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当官”,而中国却是“祖宗定下的端正不能改”,一成不变,僵硬得不能再僵硬。
2023-11-04 02: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