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儿童

境界与底线

正文:

  有时候,一个平实的故事能让人心生感动,因为里面有一种境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两个美国人拿到。其中一个叫托马斯?萨金特,是美国闻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的教授。萨金特有一个古怪习惯,给学生授课或预备课本的时候,绝对不许可有外界干扰。
  
  一天,正在家里预备课本的他,迫不得已接已经震动了三次的电话。他不虚心地喊了一句:“你一次次打来烦不烦?”电话那头一个温柔的女声说:“不美意思,请问您是托马斯?萨金特先生吗?这里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感谢您为世界经济的康健发展所做的努力,您在宏观经济因果干系的实证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令人注目,所以我们把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您。”
  
  “好的,谢谢。我还要预备课本呢。”萨金特轻轻地说,然后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课本弄好,萨金特匆匆乘地铁赶往学校授课。临出门,他平静地通知妻子:“亲爱的,我像是得了诺贝尔奖了。”
  
  萨金特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淡定,这种淡定造就了一种境界。
  
  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也会让你感动。因为里面同样包含一种境界。
  
  面对一个虔诚的拜佛者,大师说:“什么叫佛法?佛法其实就是一种活法,它不在寺庙里,而在人心中。”还一并注释了关于在相同的生存情况下为什么有些人幸福,有些人烦恼的话题———“你幸福,因为你的欲望比能力小;他烦恼,因为他的欲望比能力大。”
  
  这是佛家的人生观。
  
  一位年轻的中国妈妈望子成龙心切,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科技先进的日本去深造,而且要从幼儿园开始。咨询中,她问日本幼儿园的老师都给孩子教些什么。对方的回答让中国妈妈备感失望。这句话是———

  “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叫他们学会说‘谢谢’。”
  
  我们眼盯着如何学到更多“知识”的时候,而人家盯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做人”。萨金特的淡定,大师的人生观,日本教育的着眼点,都蕴含着一种境界。
  
  人有境界,也有底线。
  
  境界给人以灼烁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易中天认为底线比境界更主要。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他这样表白自己:“我确实没有什么境界,但我有底线,我是个‘底线主义者’。”
  
  更多的时候,底线比境界主要。没有底线,境界便没有了落脚之处。光喊一些类似彩虹的鲜艳口号,而不注重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社会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陷入一个空洞无物不着边际的虚幻世界。所以,人和社会的底线都必须得以明确并服从。有这些底线在,我们的社会就有了保险绳。即便往前走不快,也不至于有发展的危险。如果我们的底线都得以服从,那么,纯洁高尚的美好境界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

2023-11-04 00:48:41

  • 上一篇:结局的启发
  • 下一篇:独赏
  •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