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大V遭遇谣言作者/老猫
清朝末年,人们疯传当渔户们捕捞海参的时候,必须要用婴儿为诱饵,听得人心里直发毛。之后,真有人去烟台芝罘海滩找渔民打听这事,一问才知道,海参根本不用钓,而是要下海捞。于是,渔民们抱着用木头做的巨大葫芦下海,游到海底,找到海参栖息的巨石,再抱住巨石松开葫芦,这样就连人带石头浮上来了。前后历程也就一两分钟,否则人会憋死。就算这么辛苦,也不能保证每块石头上都有海参。人们把捕捞历程刊登在报纸上,这个谣言就这么给破了。
当然,报纸也有眼拙的时候――如果传谣的是个大V(粉丝众多的公众人士)呢?这个大V又振振有词地、想当然地打着科学的名义呢?那谣言的影响力就大了。
这个大V叫章太炎。他写了本书,提到他非常憎恶北方人烧火炕――那么一个大通铺,父母、子女、妻妾睡在一路, “无所避忌,则德育无可言”;终日烧着火炕,屋子里闷热,让人头脑昏聩,所以“思虑不迅速,则智育无可言”;又因为屋内高温燥热,让人筋络松弛,女人发育太早,“未及衰老,形色已枯,则体育无可言”。德智体全完了,所以章太炎尽力主张废除火炕。
那个年代没暖气,北方人就指望着火炕过冬呢,也不能为了德智体就把自己冻死吧。
这事是章太炎想当然了,没啥依据,甚至连调查数据都没有,但却得到了事先舆论的赞许。有报纸说,难怪北方女子声音粗糙、头发稀少,没事就带个假发髻,以丑为美,还沾沾自喜呢,原来是因为烧火炕啊……
所以,大V发言尤其要慎重。稍微一轻浮,谣言就出来了,还马上有人跟着信。
不过,最狠的还不是这种信口就来的东西,最狠的是――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虚无缥缈的权威机构什么的,说要增收税了、某某商品涨价了……诸如此类,总是能最正确地引发民间恐慌。
元朝有一年,谣言突起,说天子有旨,朝廷要采办大量童男童女,送给鞑靼当奴婢。谣言有鼻子有眼,比如父母也得一同去,要把孩子们一向护送到北方交割。这谣言从中原到江南,府县村落,传得沸沸扬扬,由不得人不信。官员也好,老百姓也好,都慌了神,家里有孩子的,赶紧结婚啊!于是,小孩子只要到了十二三岁,立马议婚事,也不讲求什么聘礼八字了,双方家长说上几句, “嗯”, “符合”, “办吧”,就马上成婚。有些有钱人家也顾不得风光了,因为根本雇不到车轿,又不敢等,干脆,带着闺女(daughter)走着去夫家,直接送上门。很快,谣言传到了疯狂的地步,就连元朝派往南方的蒙古仕宦,另有鞑靼人、色目人,也都撑不住了,飞也似的嫁闺女、娶媳妇。最终,到了“婚嫁不论长幼而乱伦者多矣”的地步。
谣言来得快,去得也快,十几天后,就辟谣了,没这事儿。但后遗症却相继出现,贵贱悬殊的、年龄差距过大的、美丑不合的,就开始怨悔吵架,打讼事的、出人命的层出不穷。事先的有识之士称之为“天下之大变,从古未之闻也”,绝对不是好兆头。
这一类的谣言,基本不是空穴来风,它们出现,至少说明已经有预谋了。一般来讲,放出谣言来,要么是给大家打预防针,要么是试探底线,看一看大家的反应,再决定是不是辟谣。而要不要惩治那些传谣的大V,也是这样决定的。
2023-11-04 0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