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狗门巷因一只石狗得名。
狗门巷位于小城西门外临近运河的顺河街。顺河街有八巷,八巷中最有名、最有讲头的当属狗门巷。
小城庙会多,三天一小会,十天一大会。坐船来赶庙会的人,在顺河街码头下了船,上山朝顶进香,都走狗门巷。
狗门巷的居民姓氏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二十来个。这些姓氏的先祖,都是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唯独张姓是坐地户。张姓不仅是坐地户,还是狗门巷人口最多的姓,分枝开叶占了大半条巷。甭看张家人口多户缘大,但家家都穷。小城流传这样一句歇后语:狗门巷张家——根儿穷。
那年一个冬日,一位头戴黑色六合瓜皮帽的新加坡人,来到狗门巷张家寻根问祖。瓜皮帽为证明他是张家族人,拿出一本发黄的绵纸线装竖排本《张氏宗谱》,让和这里的谱牒对照对照。张家看瓜皮帽相貌不凡,揣测是个腰缠万贯的肥仔。哪有不认富贵宗亲的理儿呢?
张家热情接待了瓜皮帽。
来寻根问祖的瓜皮帽,并没先上坟祭祖,却赶着请了石匠,为巷东头依山雕琢的一只无头石狗补上了狗头。随后,请了一班响器,在嘀嘀嗒嗒的乐声中,一群张家族人来到巷东头半山坡,待猪头大供在石狗前摆好,瓜皮帽拱手作揖,祭拜三次,然后下跪,前额触石,磕了三个响头。
传说石狗的头,是很早以前被这巷张家祖先张老五敲掉的。张老五有一门做豆腐的手艺。每天五更,他担着豆腐挑子出门,沿巷东拐经过石狗,翻山坡,走南关街,从南大门入城,串街游巷卖豆腐。
这年这月初六凌晨,张老五听到石狗咳了一声,接着一个什么东西从狗嘴里掉了下来。他走近石狗,用脚尖探触一下那东西,放下豆腐挑子弯腰捡起,感到沉甸甸压手,仔细一看是个金元宝,他惊喜得赶紧将元宝揣进了腰包。
自此,逢每月初六凌晨,他都能捡到一个石狗嘴里吐出的金元宝。
又一个初六凌晨,石狗将元宝吐出半截时,山坡上有几个人说笑着过来了,张老五怕被别人抢了元宝,急忙到狗嘴里去抠,谁知石狗松不了嘴。他看山坡上的人越来越近了,情急之中,搬起旁边一块石头向狗头砸去。“喀嚓”一声,狗头被他齐整整砸了下来。他慌慌张张将半吐元宝的狗头扛到家一看,石狗嘴里含着的竟是半截石头。他急忙打开元宝箱子,不由惊呆了。原本一个个金灿灿的元宝,都变成了一块块石疙瘩。
瓜皮帽拜石狗后,张罗起另一件事儿:他请一家工艺美术公司精选了三吨青铜,制作了一组雕塑作品,立在了狗门巷最西头。这组名为《滴水成金》的雕塑展现的是这样一个场面:一位壮硕俊美,头戴六合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的小伙子,探头弓腰,乐呵呵地推着一盘豆腐石磨。从磨盘眼儿里哗哗流出的是豆浆,豆浆哗哗流进木桶后,却抱团凝聚成一个个金灿灿的大元宝。
人们发现,那个头戴六合瓜皮帽的铜像,简直是一个活脱脱的新加坡来的那个瓜皮帽。这个说法得到了狗门巷张家族人的确认:从狗门巷走出的瓜皮帽的曾祖,靠先人张老五传授的做豆腐手艺,在新加坡生存立足下来。到了瓜皮帽这辈儿,硬是让一滴滴豆浆变成了金豆子,成为新加坡有名的豆腐大王。《滴水成金》讲的便是瓜皮帽的创业史。
又过了些天,有人从运河下游来的一艘船上卸下来一只头顶红布的石狗。瓜皮帽说,这狗是女狗。狗门巷那只狗,是男狗。
女狗被安放在了当年能吐元宝的男狗一边。
女狗温顺地歪着头,一双媚眼看着男狗。
瓜皮帽逢人便讲:这只女狗,是位身价数亿的老板还愿敬奉的。这老板早前曾向吐元宝的石狗上香,祈愿买卖兴隆,八方来财。这位老板财源广进后,便给吐元宝的财神狗配了这个俊俏妩媚的媳妇儿。
狗门巷的奇特事儿、灵验事儿迅速传播开来。好奇的游客潮水般涌向狗门巷。
热闹兴旺起来的狗门巷,引起了国内一位旅游策划大师的注意。大师在狗门巷调研后,写了一篇《哪儿的街巷被旅游点亮》的文章,文章发表在一家很有影响的大报上。
大师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刀一刀解析了旅游灯火照亮狗门巷的秘诀。
大师的文章在远近引起不小的反响。
狗门巷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2023-11-06 06: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