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情感

一方砚台

正文:

1942年,河南一带久旱无雨,万木枯焦,庄稼绝收,一场大饥荒席卷而来,万千难民流离失所,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大量难民只能背井离乡谋求一线活命之机。

这天,在一个江南古镇上,来了一老一小两个人。老者五六十岁模样,白发银须,身上的一袭长衫脏破不堪,但从他气定神闲的神态中,仍能看出他并非等闲之人。那个小孩儿五六岁光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一看就是出来逃命的难民。

一老一小来到一个临河的凉亭中,老者在亭中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解下背上的包袱,从里面拿出一个卷轴,在亭子的横梁上找到了一个突出的木榫,展开卷轴挂了上去,然后斜靠在凉亭的柱子上打起盹来。那小孩儿则蜷缩在老者的身旁呆呆地看着街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流。

一会儿,三三两两的人就围了过来,人们一看那挂着的卷轴上的字,才知道这一对老小是从河南逃难而来的祖孙俩,因中原地区发生特大饥荒,家中只剩下他们俩,虽然家中世代为文,但身无谋生技艺、手无缚鸡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代写书信、文案,如有要其代劳者,赏赐不求多,只要略可果腹就万谢了。

人们看了,都十分同情这一老一小,有人掏出几个铜板就往孩子手中塞,小孩儿刚要去接,不料被老者一手挡住了,他说:“谢谢这位好心人,但我未曾给你写下一字一句,这钱我们是万万不能收的。”说完还打躬行了个大礼。

众人一看都议论起来,这老人也真是的,都沦落到这般地步了竟还这样酸腐,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也有人当众责怪起老人来:“我说那位老先生,你也不看看你那小孙子都饿成什么模样了,人家好心给你几个铜钱,你还不快去买点吃的让你孙子充充饥,都这模样了,还犯得着讲究那么多的礼数么?”

“这位大爷说得虽有道理,但古人云,不义之财不可取。那位客官给的虽然说不上是不义之财,但我不劳而获,岂不是不仁不义?所以万万不可为也。”老人说完,索性紧闭起双眼,不再去理会众人的议论。

众人一看这种景况,都说这真是个倔老头,依他这副模样,这个小孙子的命说不定要伤在他的迂腐之上了。

就在人们叽叽喳喳议论时,一个中年男子挤进了人群,他对老者说:“老先生,我正想写封家书,劳驾您,帮我写一下吧。”

老人一听,马上睁开双目,坐直了身子,见那中年男子确实要写家书,就解开包袱,拿出纸笔和一个黑不溜秋的砚台,那小孩儿往砚台中倒了一点儿水,磨起墨来。

老人问清中年男子所要写的家书内容,那边小孩儿已磨好了墨。只见老人把一张纸铺在亭子的石凳上,半跪在石凳前,提笔写了起来。不一会儿,老人就写好了书信,他双手递给中年男子,说:“这位客官,你看看,你想要写的,是这么个意思吧?”

中年男子接过一看,不仅内容与他刚才说的完全相符,而且行文流畅,特别是一手蝇头小楷,整齐端庄,颇有书圣王羲之的神韵,几乎称得上是一幅神形俱佳的书法作品。他连声说:“对,对,一点儿没错,老先生不但文笔好,这字也非常了得啊。”

“多谢客官谬赞,见笑、见笑了。”老人一边说,一边收拾起笔墨纸砚。

“老先生,真不好意思,我匆匆出来没带闲钱,要不这样,我家就在前面,烦劳您随我到家里走一遭,我好把润笔费奉上。”中年男子说。

“好,没问题。”

于是,中年男子在前面带路,老人背好包袱,一只手牵着孙子一路跟了过去。

其实,那中年男子虽然学问不深,至少也是个识文断字者,写一封家书对他来说不是难事,且他也不是非要写那封家书不可。

他叫陆有福,是镇上一家店铺的老板,他有心帮这祖孙俩,但看到当时的景象,知道凭白无故地帮他们一把,老人恐怕不会接受,所以就想出了要他代写家书这一招。

来到他的店铺,他拿出一两散钱交给老人说:“老先生,一点儿薄酬,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客官,你真是个慈悲之人,这酬劳实在太重了,现如今我这落魄之人,也不讲什么礼数了,你这重酬我暂且收了,要是有来日,定当择机相报,我们就此别过吧。”老人接过钱两放好,又拱了拱手,拉起孙子准备离去。

“老先生,请留步。”陆有福突然叫住了老人。

“客官还有什么吩咐?”老人不解地问道。

原来,陆有福突然想到现在老人虽然有了一两散钱,但也只够祖孙俩撑几天,像老人这样的性格,要是断了营生,前景实在令人担忧。他想到自己有个儿子,正好与那小孙子一般大小,也到了识文学字的时候,如果留住他们,让老人教儿子识文断字,不仅对儿子有好处,还彻底解决了这对祖孙当下的困境。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与老人一说,老人不禁犹豫起来。

这时,陆有福的儿子田田刚好从里屋出来,陆有福马上说:“田田,你不是想要读书吗,爹给你找来了专门教你的先生,你说好不好?”

“好啊,好啊。爹,先生在哪里?”

“喏,就在这里。”陆有福用手指了指老人说,“爹不但给你请来了先生,还为你找了个小哥哥呢。”

田田一看,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一边说先生好,一边跑过去拉住那小哥哥的手说:“哥哥好,我叫田田,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孙子见到与自己差不多大的田田,倒也不怯生,一改刚才的愁眉苦脸相,兴奋地与田田玩到了一起。

“老先生,您看,两个小孩儿都像亲兄弟一样,您就不要犹豫了。看在孩子的面上,您就留下来吧,我可是把教导田田的任务都交给您了啊!”

“客官,你真是菩萨转世的大好人啊!那我祖孙俩就暂且留在你府上添乱了。”

从此,祖孙俩就在陆有福家住了下来。老人学识渊博,他把毕生的学问都用在田田和孙子的教育上,两个小孩儿也学得非常认真,加上天资聪颖,进步非常快。

一晃五年过去了。

这天,老人找到陆有福说:“东家,我们祖孙俩蒙你关照,在你府上一待已五年多了,要不是你收留了我们,如今我们祖孙俩是死是活还真说不清楚。有道是,大恩不言谢,你的大恩大德,我们祖孙俩将永世铭记在心。我们决定明天回老家了。”

“什么?你们要走了?为什么啊?是不是我和我的家人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老先生,如果我们怠慢了您,请您直言,我们一定改。”

“哪里有什么不周啊,你们一家人待我们祖孙俩简直比亲人还亲,能与你们有这样的缘分,是我和孙子前世修来的福啊!现在,田田的学识才气都要超过我了,我已经教不了他了,我孙子也已经长大,该去找一个营生之活儿了。再说了,叶落归根,我这把老骨头,终是要葬到自己的家乡,你说对吧?”老人语气坚定地说。

见老人话说到这分上,陆有福知道再想挽留都无济于事。当晚,他为祖孙俩送上了足够的盘缠,又准备了路上需要的食品和物件。第二天临走时,老人把那黑不溜秋的砚台送给了陆有福,说身上别无他物,这个砚台就留作纪念吧。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70多年过去了,陆有福早已过世,田田也成了耄耋老人,膝下儿孙满堂。70多年来,祖孙俩一直都没与陆家有过联系。

这天,田田的孙子小林找到田田说:“爷爷,我们家是不是有个太爷爷传下来的砚台啊?这几天,电视台有个鉴宝节目,有好多专家在现场鉴宝,要不,我们也把它拿去鉴定鉴定,说不定真是好宝贝呢。”

禁不住孙子软磨硬泡,田田答应了。但为了防止孙子耍什么滑头,田田说要与孙子一起去。

那天,祖孙俩拿着砚台赶到了电视台,节目规定只能由一个人进去鉴宝,所以,田田留在外间等待,由小林捧着砚台进入了演播厅。

演播厅里坐着一排满头白发的老专家。小林捧上砚台,介绍说这是他太爷爷传下来的,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宝贝。几个专家拿过去一一过目,又用放大镜仔仔细细地看了好久,其中一个专家说:“小伙子,你太爷爷给你留下了大宝贝啊!这是什么砚台,你不知道吧?这是徐公砚,年代至少在唐朝以前。”

“徐公砚?徐公砚是什么?能值多少钱?”小林一听眼睛都亮了。

“徐公砚啊,比我国四大名砚还要名贵,这方砚台品相又好,材质为上品,雕刻制作更是精美绝伦,可说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一位专家告诉他。

这时,砚台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手中,他看着看着颤抖着站了起来,冲着砚台激动异常地大声说道:“是你,真是你!”然后两眼紧盯着小林问:“你说这是你太爷爷传下来的,请问你太爷爷叫什么名字?”

“我太爷爷……他的名字我真的叫不上来。”小林回答道。

“那你知道你爷爷叫什么吗?”

“我爷爷叫陆田田。”

小林话音刚落,只听那位老专家大声说道:“田田,田田!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啊!想不到在这里找到你们了!”那个老专家简直像疯了一样地叫了起来。众人都被他的失态给惊住了。

原来,这个老专家就是70多年前的那个小孙子。当年他和爷爷回到家乡后,在爷爷的指导下,他慢慢成了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后来,经过刻苦钻研和名家指点,他在古玩、金石鉴定上又积累了很深的造诣,成了着名的鉴宝师。他的爷爷在30多年前过世了,临终时,爷爷希望他再去那江南小镇,找到陆家的人,报答陆家的恩情。但由于陆家举家迁移,他始终没有找到。现在,他从小林口中得知其爷爷就是他要找的那个田田,怎么能控制得了心中的狂喜!

“小伙子,你爷爷在哪里,快带我去见他。”老专家几乎吼着说道。

“我爷爷就在外面。”

当田田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进演播厅,两个老人双目紧紧地盯着对方看了片刻,然后快步走上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2023-11-06 06:14:22

  • 上一篇:老白与老黑
  • 下一篇:行业规矩
  •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