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山区有个武西县,故事就发生在一九四三年的武西县蚂蚁辿村。
农历八月二十这一天,天气晴朗极了,蓝天上偶尔飘过几朵白云,午后虽已过去很久,但热气仍没有完全散去。庄稼地里的农作物已经熟透了,大红高粱在阳光下红得炫目,还有那金灿灿的玉米、沉甸甸的谷子,一看就知道,快到收割的时候了。
村头的老枣树上枣子红稠稠的挂了一树,在村边上,有一群人在地里刨土豆,在这些黝黑健壮裹着白色毛巾的人里边,不时可以看到白皙文弱戴着黑框眼镜的人,他们中有穿土布衣裳的,还有穿着已经洗得发白的军装。
天渐渐黑下来,葡萄架下,几个年轻的妇女围在火炉旁,她们有的揉面,有的包馅。虽然中秋刚过,但村里人还要再打几炉月饼,为的是给县政府和独立营的战士们存着当干粮。
炉火烧得很旺,一大锅南瓜米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泡。地里干农活的像是闻到了香味,纷纷扛着锄头朝那棵老枣树下走去。
妇女们见大伙儿从地里回来,于是把甜香四溢的月饼和南瓜米汤端了过来。原来,在田里帮助村民收割庄稼的是武西县政府、独立营和武工队的战士们。
吃过晚饭,村里妇救会的大姑娘和小媳妇一起,借着月光给战士们做军鞋,一直忙活到大半夜。突然,民兵张补才的大黄狗狂吠起来。负责放哨的张补才一个激灵,赶紧起身爬到大槐树上。这一看,着实把张补才吓出了一身冷汗。只见离村不足三里的地方隐隐约约有人朝这边过来,张补才凝眸细看,是一大队鬼子和伪军,正朝村里来了。
张补才想到村里县政府机关的人员和武工队的战士们可能还在睡梦中,他慌忙从树上跳下来,连鞋也顾不上穿,赶忙向村里挂着一口大钟的“小昌疙瘩”跑去。敌人已经紧随其后跟上来,张补才来不及跑到大钟旁,看到迎面跑来的岳金文,便嘱咐他赶快敲钟,自己往县政府的驻地跑去。
听到急促响亮的钟声,村里的人被惊醒了,知道发生了情况,村干部赶紧集合民兵,掩护政府机关的同志们向东撤离,村民往村西撤离。武工队的郭砚林带领战士们抢占村头的制高点,准备迎击敌人。
刚刚进村的鬼子被突然响起的钟声闹蒙了,待清醒过来,蜂拥着朝响钟的地方跑来。岳金文见鬼子离自己越来越近,想躲藏已经来不及了。
穷凶极恶的鬼子狞笑着,朝着岳金文一刀捅去。岳金文忍着剧痛,手中紧紧攥着钟的麻绳,用尽全身气力敲响了最后一声钟。
此时,村民张彩芬家里的两个女人慌作一团。彩芬的爹娘去了邻村舅舅家,彩芬怕黑,就拉上妇联会的一个女战士和她做伴儿。才睡下不久,就被突如其来的钟声惊醒了,紧接着,就听到鬼子咆哮的声音从墙外传来。
彩芬看着那位小战士强作镇定,心疼极了。她慌忙对那个小战士说:“别怕别怕,姐姐把你藏到菜窖里。记住,在里面千万不要出声,等鬼子走了后再出来。”
“姐姐你怎么办?”
“放心,姐从小就在这里长大,随便藏一个地方小鬼子就找不到。”说着话,张彩芬把小战士拉到地窖边上,让她跳下去藏起来,然后在盖子上撒了厚厚的一层麦糠,随后转身朝门外跑去。
在彩芬家门外不远处,两个伪军正在探头探脑地搜索,看到从院子里飞奔出来的张彩芬,忙朝她跑的方向追去。几声枪响过后,彩芬倒了下去。伪军和汉奸带着鬼子一路追赶,乡亲们纷纷大喊,“快保护县政府的同志们向西跑。”喊叫声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原本正往东追袭的鬼子,听到喊声纷纷往西追去。
在乡亲们的掩护下,县政府的同志们带着重要资料和物资成功转移到了村东头的隐蔽地带。混乱中,往西跑的村民在敌人的流弹中受了伤。
抗日教员程振彭和村里的干部民兵一起组织乡亲们往安全地带撤离。这时,他突然看到一个鬼子把枪对准了一个半大孩子。说时迟那时快,在枪响的一瞬间,程振彭一个飞身挡在了孩子身后。孩子得救了,而程振彭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武工队郭砚林和战友们刚把县政府的同志们护送到安全地带,顾不上喘口气又忙着掩护老百姓撤离。郭砚林看到老百姓缺少战场经验,在慌忙中只是一味地乱跑,纷纷被敌人当作了活靶子。他心急如焚,顾不得暴露自己,向老百姓高喊道:“乡亲们,快趴下,趴下敌人就打不着了!”
敌人发现了郭砚林,断定他是八路军,便把枪口纷纷对准了郭砚林,一阵枪响过后,郭砚林倒下了。
黄昏时分,“扫荡”的日伪军撤走了,留下一片狼藉,家家户户的口粮、布匹、家禽、家畜都被洗劫一空。
牺牲的战士、遇难的百姓,被抬到村头那棵大枣树下,村民们互相搀扶着纷纷来到这里。县政府和独立营、武工队的同志们早已守在那里,他们发誓,一定要把鬼子赶出中国。
天边的晚霞殷红如血,那夜,苍凉悲怆的唢呐声,和着大家的悲泣,回荡在每一个蚂蚁辿村人的心中。
2023-11-06 06: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