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情感

用生命写就的告白

正文:

1、

1951年,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了93天的朱彦夫醒了过来。

神志恢复后,绝望涌上心头——他成了一个“肉轱辘”:无手无脚,断腿残臂,左眼失明,体内还有7块弹片无法取出。

这年,朱彦夫只有18岁。

他努力回忆昏迷前的一幕幕。那天,在长津湖的战场上,美军的炮弹劈头盖脸地飞进阵地,战友们一个个都牺牲了,指导员也不幸中弹。在奄奄一息之际,指导员对他说:“你若活下来,要把战士们的壮举照实记录成文,传给后人。”

黄昏时,整个阵地只剩下他一个人。后来,一枚手榴弹落在身边,他的身体飞起来又落下去,当一块肉乎乎的东西滑到嘴边时,饥饿难耐的他本能地把它吞了下去,那是他的左眼球。

“死也不能做俘虏”,于是,他翻身滚下山沟。清醒后,意识到自己成了废人,朱彦夫万念俱灰,偷偷攒安眠药,后来被照顾他的护士发现了;他想用半截双臂撑着爬上桌子跳窗,睡梦中的病友被惊醒,一把扯住了他的衣领。

医院的马政委火冒三丈:“为了抢救你,你知道给你输了多少血吗?你可是举起拳头宣过誓的人!”

朱彦夫举起残臂,那上面,没有拳头。马政委一把抱住他,两个人泪流满面。

朱彦夫开始学着自立,通过上百次的练习,他能够自己吃饭了;经过上千遍的训练,他学会了安装义肢,两个月后,他站了起来。

“虽然成了‘肉轱辘’,但我依然是一名战士!即使不能为国效力了,我也绝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1955年,朱彦夫决定放弃特护待遇,回家。

他的家乡在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那是一个十分贫困的村子。那一天,当他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时,母亲的惊愕可想而知。离家参军时,他是14岁的挺拔少年;再回来时,他却手脚全无,母亲心痛欲绝。

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朱彦夫独自住在一间小破屋里,自己苦练生存技能。因为条件艰苦,他的伤口复发了。他熬着、忍着,直到一场大雨后,民政局局长武宪德跨进他的家门。

就这样,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没想到,因祸得福,善良女子陈希永走进了他的生命。

2、

那年,陈希永21岁,个子高挑,青春正好。她是山东省日照市人,姑姑生了孩子,请她来照料。她的姑父,正是武宪德。

从姑父那儿,陈希永知道了朱彦夫的故事:童年时,父亲被日本人杀害,他从小跟着母亲四处乞讨;14岁参加华东野战军,因为作战勇猛,16岁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走上抗美援朝战场。

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让陈希永听得泪水涟涟。从此,她心里有了莫名的牵挂。

朱彦夫出院回家后,陈希永跟着姑父去看望他。他的自强自立,作为军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深深打动了她。

贫穷的山村,低矮的石头房,没有吓倒在海边长大的陈希永。只要有空,她就来看望他。随着了解的加深,两个人也谈得越来越投机。不顾父母反对,她和他结婚了。

多年后,儿女们曾问陈希永:“你选择父亲,是出于崇拜,还是出于同情?”

她说:“都不是。我看了他一眼,就再也放不下他了。”

婚后,陈希永成了朱彦夫的手和脚,为他洗衣、做饭甚至背着他上厕所。

妻子善良贤惠,朱彦夫做梦都没有想到,幸福会如此眷顾自己。

自家的生活有了奔头,可是家乡的贫苦深深刺痛了他,他不能袖手旁观。靠着自学的文化知识,他在村里开图书馆、办夜校,为村民扫盲。

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在乡亲们的推选下,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在这一年,他们有了可爱的女儿。

有了陈希永做后盾,朱彦夫意气风发,决心改造家乡。他拖着17斤重的义肢走遍沟沟岭岭,义肢掉下来,他干脆就把义肢挂在脖子上,还发明了4种走法: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

每次,陈希永都想跟着他,可他坚决不让。等他到家时,医药箱早已准备好,他的断腿处血肉模糊,她心疼得直掉泪。

朱彦夫一心扑在乡亲们身上,为了带领大家致富,把抚恤金全都搭了进去。陈希永没有一句怨言,他为群众致富铺路,她不能拖他的后腿。

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仅有的一点儿粮食,陈希永留给婆婆、丈夫和孩子,而自己总是偷偷躲起来吃树叶。她的身体一天天浮肿,朱彦夫发现了。再吃饭时,他只吃了几口就说饱了,剩下的半碗,他推到她面前。

他的心思,她当然懂。半碗粥被他们推来推去,终于,脾气急躁的朱彦夫发火了,差点儿掀翻了桌子。陈希永的心里却甜蜜无比。他心里有她,生活再苦也值得。

6个孩子一天天长大,村里的变化也翻天覆地,梯田、苹果园、花椒园有了,水井有了,电通上了,乡亲们富裕了,朱彦夫的梦想一个个实现了。

当了25年村党支部书记,他在沂蒙山挥毫泼墨,用重残之躯,托起了整个村庄。而这背后,陈希永承受了多少委屈、艰难,流过多少泪,没有人知道。

3、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朱彦夫辞去村支书职务,在组织的安排下,搬到县城居住。

小院里,他和陈希永养花种树,含饴弄孙,平淡而幸福。身体稍好时,他经常受邀去做报告,讲得最多的,仍然是长津湖战役。

无数个夜里,他梦到战友,梦到指导员,耳边又响起指导员的临终托付。于是,他决定写书。那是1987年,他54岁。

陈希永劝他,该休息休息了;医生警告他,再折腾下去,有生命危险。可是,他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

拗不过他,陈希永只好为他买来纸和笔,从此,朱彦夫“走火入魔”。他把被子放在断腿上,再把纸夹放在被子上,他弓着背、低着头,用嘴咬着笔开始写作。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往往“拱”上好半天,他才能“拱”出一个字,而且,时间稍长,口水便顺着笔杆流下,好不容易写出的字又被浸湿,变得模糊了。

写作进展极慢,每一个字,都写得千辛万苦。有一次,稿子丢了一页,他忍不住冲陈希永大发脾气。

陈希永一声不吭,默默地帮他到处寻找,原来是被风吹到了床底下。他的艰难,她看在眼里,愿意当他的出气筒。

回忆是残酷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朱彦夫仿佛又回到了长津湖的战场。有一天夜里,他在睡梦中大喊大叫着,从床上滚了下来。

陈希永被惊醒了,她心疼地说:“你以后做梦了就喊俺,俺抓住你,你就不会掉下去了。”朱彦夫开玩笑地安慰她:“我的梦里除了战友,就是敌人,哪顾得上喊你啊!”

从那天开始,陈希永每个夜里都要搂着朱彦夫的断臂睡觉,只要他一喊,她就立刻将他抱住。

1996年,历经9年时间,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正式出版。拿到新书的那一天,朱彦夫把自己关在屋里,在书的扉页上,恭恭敬敬地写下战友们的名字。他跪倒在地,把书点燃,流着泪喃喃自语:“指导员,您交代的任务,我终于完成了……”

这一年,他已经63岁。

3年后,他又完成了24万字的《男儿无悔》。这两部自传体小说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朱彦夫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这一生,他最感激的人就是陈希永,“她一手掌管了我的全部人生,我的生命能走到现在,完全是她的成绩、她的功劳”。

可是命运无情,操劳多年的陈希永不幸罹患肺癌。她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想到50多年来的不离不弃,朱彦夫肝肠寸断。

最后的相守,心酸却温馨。夜里,她习惯性地给他盖被子,因体力不支,一头栽进了他的怀里;他也想给她盖被子,可一个重心不稳,整个人砸到了她的身上。长夜里,他们就那样依偎到天亮。

2010年春天,陈希永在医院去世。她对朱彦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别太累了,快回家去。”

出殡那天,不顾世俗的眼光,朱彦夫坚持要为她披麻戴孝。“我这辈子对不起她!我性格不好,经常暴跳如雷,可她从不对我发火。我想给她说句道歉的话,这是我的最终愿望。”

这是一段用生命写就的告白。她走了,他在心里默默地怀念她:床头边,放着他们的合照;在他的梦里,她从未离开。

2023-11-06 18:26:26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article where classid='8'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