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到天安门有多远?
远着呢。
儿子说。
孙子也说。
重孙女也说。
说着,孙子就把手机递过来,奶,你看,这是南阳,坐火车到郑州,过黄河,过石家庄,到北京,再到天安门,你这身子骨,能受得了吗?
她就不吭声了,她看不懂手机。从语气上,她觉得孙子对她这个问题有些不耐烦了。
也是的,这个问题这些天来她没少问。她的一些老姐妹们,去了一趟天安门,回来后说这说那,可兴奋了。可是,她出不去,儿孙们多,照看这个,照看那个;再者,来往一趟,火车,汽车,吃住,花费不少;坐飞机,更不敢想;最关键的是,自己都八十多了,折腾不起,儿孙担心……
可是,她真想去一趟北京。那里有天安门,有故宫,升国旗,大阅兵,她都想看一看。那些老姐妹们回来后,说这说那……她觉得,自己更得去一趟。
你要是真想去的话,我陪你……小儿子说着,很认真,研究着桌子上的地图——她要求买的。她分不清东南西北,重孙女在天安门的位置用红笔标注了,红红的一点,还打印了一些照片,给她看。
孙子给她买了放大镜,她每天都看地图,看图片,想象自己走了一遍天安门。她这样看着,想着,笑着,然后,对小儿子说,我去过天安门了……
小儿子也一笑,说,真的,你要去的话,我就陪你……
她说,算了,都忙吧,该忙啥忙啥。
就都各忙各的。年老了,觉少,醒得早,她还起来扫院子,喂鸡,到门口走走。看看太阳,听听风,和老姐妹们说说话。一说就又说到天安门。说来说去,她还是没有去过,是一个未了的心愿。
我得去!如此几次后,她在回家的路上,下了决心。
还像去别的地方,走着去,一步一步的。她这样要求自己。
可是,怎样去呢?
她又拿着放大镜,看地图,比来划去。
她让重孙女给她算一算:从家到天安门有多远?
重孙女就用桌子上的那张地图,按照比例尺子,从南阳,到郑州,过黄河,过石家庄,再到北京,再到天安门……一节一节地算,重孙女刚刚学过地图上的距离测量,她算得很认真,并且到班里邀请别的同学一起算。
两天后,重孙女说,根据比例尺,取我们六个同学的平均数,从咱家到天安门是1028公里
她放下饭碗,想了一下,“还真不近。那你再给老奶算一下,我得走多少步才能到?
多少步?
重孙女张大了嘴。
对,就是多少步?
两人就到了院里。傍晚的阳光下,重孙女丈量了她的步幅,三步一米,1029公里是1029000米,除以3,是,是,343000步。
重孙女在地上用石头划拉着,老奶,你算这干啥?
她没有回答重孙女,第二天一早,她起床,洗脸,整整衣衫,心里默默念叨数,就在院子里开始走了,以正常的步幅走,转着圈子,心里数着,五百步后,放一个碎砖头;放第二块时,就立定,深呼吸四次,默默念叨数语。然后,继续……
几天后,重孙女喊来了爷,指给他看,老奶转圈儿呢……
半月后,孙子从袁店镇上回来,给她带了一块小黑板,挂在檐下,标出年月日,教她每走完一天,打一勾;再后来,她不划勾,画五角星,一笔下来,重孙女教的,用红粉笔。
在重孙女的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一位老奶奶,坚持每天走路。一天走1000步,三步为一米,1029公里得走多少天?第二问,她每走一千步,要深呼吸四次,共需要深呼吸多少次?
同学们算得很快。
老师说,你们要学习这位老奶奶的精神,她已经八十多岁了,马上九十岁。
她叫张王氏。南阳袁店河畔人。后来,有记者采访,她说,天安门是个好地方,是国家的心脏,五星红旗每天随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她还在袁店河畔的一个院子里走着,举着一面国旗,身体越来越健康,心里默念着:老头子,我替你到天安门走一走……
老头子,袁店河方言,老伴儿的意思。1949年底剿灭残匪时,她老伴儿就牺牲了。牺牲时说了一句话:我爱北京天安门!
2023-11-06 18: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