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广东省鹤山市的东北部,有一座濒临西江、沿江而建的古劳镇。古劳镇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当时,每年一到汛期,小镇就会遭到洪水的侵扰。
明洪武年间,古劳镇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涝灾害,庄稼被毁,村庄被淹,百姓流离失所。目睹家乡的惨状,古劳人冯八秀坐不住了。他想:只有修建一条足够坚固的堤坝才是安身立命的长久之计。可是,堤坝屡建屡塌,是何缘故?
通过几次观察堤坝被冲毁的情形,冯八秀得出了一些结论。有一回,古劳镇又下起暴雨。冯八秀冒着风雨出门,来到西江旁察看水情。他看到,上游一些树枝、树叶被暴雨冲下之后形成了一道弯弯曲曲的水线。他迅速跑回村中,让村民把所有的谷糠积累起来背到江边,倒入水中。过了一会儿,漂浮在水面的谷糠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道”。冯八秀一边组织大伙儿在谷糠停留处插下竹竿做标记,一边大声说:“待洪水退后,我们就可以在竹竿的位置修建堤坝了!”
“这是什么原理?”村民们感到不解。
冯八秀说:“之前我们的堤坝都是直面湍急之水修建,选的点完全错了,所以一冲就被冲毁了。现在我们要逆向思维,在水流潺湲的地方修建。刚刚我让大家撒谷糠,目的就是为了找出水流最缓的地方。”
村民们恍然大悟:“对呀!谷糠重量极轻,能够停下来的地方水流一定缓!”
果然,在撒过谷糠、插过竹竿的地方修建起来的长达十多公里的堤坝,再也没被洪水冲毁过。600多年来,这个大堤一直默默守护着古劳镇的安宁。它以它的长久存在启迪着后人:凡事都要多想一步、巧思一分,只有善于观察、灵活变通,才能收获成功。
2023-11-06 18: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