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清朝讼师为何没有好下场

正文:

  清朝讼师为何没有好下场
  
  《清稗类钞》中载,某年,皖北地区干旱,粮食欠收,偏偏官府下了道很新鲜的命令:皖南的粮食不准出口到皖北灾区去。有商人私自运了几千石粮食预备卖到皖北去,不想在关卡被逮住了。商人情急之下,找到皖北一带的法律界名人何讼师想办法。
  
  何讼师没有从大清律里找依据,却将笔锋转到圣贤经典――两千多年前的梁惠王向孟子讲到了魏国的救灾措施:河东地区发生灾荒,就把灾民转挪到河内地区,将粮食运送到河东地区。梁惠王一介小小诸侯,也晓得流转物资,救济灾民,当今圣上比梁惠王地位高多了,地盘也大多了,难道连梁惠王的这点爱心都没有吗?
  
  孟子的话不能作为法律依据,然而亚圣的话比法律还神圣,安徽巡抚等人觉得有理,实在不好批驳,就免了其罪。
  
  何讼师另有高超的公关艺术。浙江有一位知县,跟浙江巡抚交好,却跟浙江将军反目。将军屡次要求巡抚处分知县,都被巡抚拒绝。某年元旦,浙江官员进京朝贺,将军从京城一返来就参了巡抚和知县一本,理由是知县在行朝贺礼的时候不恭敬。这是大罪,不管怎么处理,褫职是一定的,而作为知县的上司,巡抚的连带责任也是免不了的。某一日,巡抚的办事人员在酒店里提起此事,何讼师听了说这事不难。办事人员马上叨教对策,何讼师开价三千两银子。办事人员马上向巡抚报告,巡抚承诺了佣金后,何讼师卖出了他的八个字:“参列前班,不遑后顾。”这八个字提供了两个细节:一说明巡抚遵守礼节;二目击者即违规者。巡抚将这带有神秘信息的八个字添加在信里,上奏朝廷。结果,巡抚和知县平安无事,将军倒因为失礼而被褫职。
  
  光绪年间的江右地区,有个讼师绰号“破鞋”,常常坏法乱纪。有一次,一位父亲(father)告儿子忤逆不孝,儿子出重金向“破鞋”叨教对策。“破鞋”问他有没有妻子,他说有。又问会不会写字,他答会。“破鞋”一拍手,说有救了。
  
  怎么救呢? “破鞋”让他写了几个字,然后仿照他的字迹写了两张字条,让他升堂时握着字条只管哭。他依计而行,果然引起仕宦的注意,于是掰开他的手一看,左手的字条写着“妻有貂蝉(cicada)之美”,右手的字条写着“父生董卓之心”。这一下,不孝案立即变成风化案。“破鞋”让被告握着字条只管哭,让人以为他有什么不便明言的冤屈,打开字条过后,这种看法进一步加固,而且纸条又写得很委婉,似乎为了维护父亲的个人形象而用心良苦。
  
  因为常常舞弄条文,所以清朝的讼师大多没有好下场。光绪时有个叫宿守仁的讼师却能在业界不倒,诀窍是三不管:不公道的不管;命案不管;讼油子不管。理由辨别是:“理”是诉讼的元气,没“理”就难以义正词严;命案中的死者,如果是冤死, 自然有天理照管,如果不是冤死,找活人填命那是造孽;常常打讼事的原告――即讼油子,十有八九没有道理,为没道理的人打讼事是没好下场的。公道与否,要通过取证和辩论才知道;冤死与否,也要看证据;讼油子有没有理,也要看事实和法律依据。宿守仁这“三不管”其实不可取,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却也失去了讼师的功能。

2023-11-04 02:03:34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