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圆明园里的英国礼物

正文:

英国人在抢劫圆明园时,发现了很多精美的英国货物。“在金库旁边,就有一座较大的库房,里面放着马车和大量的器物,这些器物都是成套的,几乎不是镀金,就是镀银,非常精美……令众人惊讶的是,这些进献之物,竟然全都原封未动,丝毫没有碰过的,上面落满了灰尘。”

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原来,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英国人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使团的使命是与中国建立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关系。英国人希望在中国设立大使馆,与中国互派大使,希望与中国签订一个外交条约,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

当然,英国最迫切的目标是促使中国政府改革外贸体制,允许英国商人自由贸易,以减轻贸易逆差。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更大的胃口,他们还打算劝说中国开辟新的、更方便的港口来进行贸易,比如宁波和天津。此外,还有一个不是最重要的,却为全体欧洲人所关心的任务:“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他们知道,如果以外交谈判的架势前往中国,很可能被拒之门外。所以他们找了一个非常堂皇的借口——向乾隆皇帝祝寿。当官不打送礼的,给皇帝拜寿,应该会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吧。他们带上了他们所能想到的所有好东西,英国人这样介绍这些礼品:

“如果赠送一些只能满足一时好奇心的时髦小玩意儿,那是有失礼貌的。因此,英王陛下决定挑选一些能显示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能给皇帝陛下的崇高思想以新启迪的物品。”

礼品介绍中还专门提及“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这是为了暗示英国武器的绝对优势,但同时也是为了谨慎地大量推销世界上最好的兵器。当然,礼品介绍中也提及“削铁而不卷刃的利剑”——这是委婉地介绍英国特种钢方面的优势。

引人注目的是,在介绍赫歇尔望远镜时,他们还特意提及英国科学家牛顿。这应该是中国人首次听说这个人的名字:“这(望远镜)是我国大科学家牛顿所发明,其后又为我国天文学家赫斯色尔所改进。这两个人在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值得将他们的名字上达贵国大皇帝的听闻。”

英国人希望中国皇帝能注意到这个英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人物,并注意到英国人在基础科学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人充分相信,这些西方文明的最新成果一定让中国皇帝大开眼界,对欧洲人刮目相看。因为他们通过贸易深知,中国的工业还停留在中世纪时代,与英国的差距实在是不可以道里计。

乾隆皇帝首先看到的是运到承德的体积较小的礼品,内容如下:两百匹呢料,两台大望远镜,两支气枪,两支漂亮的猎枪,其中一支嵌金,另一支嵌银;两对加长了的像步枪的马枪(可一次连射8发子弹);两箱爱尔兰特产波纹绢,每箱装7匹;两箱高级英国手制华贵地毯。还有一大批英国贵族和名人的肖像。

皇帝细细观看了这些“贡物”,不过略感失望。枪械他也应有尽有,至于“千里镜”,在康熙年间就传到过中国。这两架大的望远镜他看了半天,除了别的望远镜是从正面看,这是从旁边看,似乎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事实上,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明白赫歇尔望远镜与普通望远镜的本质区别。英国人在写礼品清单时,十分强调这架望远镜的特殊之处,还特意强调了它是大科学家牛顿所发明。可是英国人的一片苦心白费了。在翻译时,翻译图省事,语焉不详,而且漏掉了牛顿的名字,原文被翻译成这样的内容:此镜规矩不是正看是偏看,是新法。名赫汁尔天文生所造的。将此人姓名一并禀知。这些东西让皇帝兴趣索然。

虽然对这些小件礼品有些失望,不过对于那些留在北京的大件,皇帝还是充满期待。毕竟,这些东西用了三千人才运到,光安装调试就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其新奇巧妙,应该可想而知。为了早点见到这批礼品,皇帝取消了每年生日之后都要举行的狩猎活动,提前返回北京。回到北京后,皇帝没有进城,而是直接去圆明园看“贡品”。

然而皇帝的反应出乎英国人的意料。英国人对“天体运行仪”寄予了很大希望。它向中国人立体而清晰地展示了太阳系的全貌。中国人的宇宙观还停留在天圆地方阶段,而英国人已经通过仪器,直观地告诉中国人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运动的。然而在翻译过来的清单中,这个仪器被称为“天文地理大表”,中国人认为,它是用来测算节气的。

皇帝也没有兴趣弄明白这架奇怪的大表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他关心的是里面的机关消息是不是与以前见过的钟表不同。然而,据中国匠人汇报,并无新奇之处。至于地球仪,皇帝更看不上眼,因为这东西康熙的时候就传到中国来了。英国人想要通过地球仪展示的是他们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成果。“该地球仪标有受英王陛下之命在世界各地远航所发现的新地方,并画出所有这些远征的航海路线。”而这些奇怪的地名和符号,皇帝根本看不懂。况且翻译也没有提到什么新航线的问题。

西洋人的长处就在于制造这些奇技淫巧而已,于人生日用并无大的裨益。总的来说,皇帝认为英国人爱吹牛,开始所称的极大极好的贡物,只不过是“张大其词”,很多甚至比不上中国人自制的“精巧高大”。

对礼品的失望加重了皇帝对英国人的反感。他认为自己受了“矜大其辞”的英国人的骗了。而马戛尔尼选择了这个时候通过和珅向皇帝提出了英国的几项主要要求。他认为,皇帝认真观看了英国礼品后,应该对英国有所敬畏了。

一直到见到马戛尔尼的这封信,皇帝才明白了英国使团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庆祝他的生日,而是想提出这些过分的要求。即使是心情良好,皇帝也绝对不会考虑同意英国人要求中的任何一条。为大清王朝确定一系列永不变更的制度,是皇帝在位数十年一直致力做的事情。因为一个小小的岛国几件不合胃口的礼品,就改变天朝定制,是不可想象的。

在马戛尔尼离开中国后,乾隆皇帝得出结论说:“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驶,然便于水而不便于陆,且海船在大洋,亦不能进内洋也,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便于水而不便于陆”,在后来的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官员得出的结论仍然与此毫无二致。马戛尔尼使团的到来对中国重大的影响只不过是在天朝的朝贡国名单中多了一个名叫“英咭唎”的海外番国。

英国人的礼物后来是怎么处理的呢?那几样最大最精美的礼品,比如那个“大表”,被皇帝当成了装饰品,分别陈列在了圆明园及大内。至于小件礼品,大都随意处置了。

那些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军火则被锁进仓库,再也没有人关心过。1860年英国人抢劫圆明园时,又找到了六十多年前他们“进贡”来的东西。英国人很奇怪中国人为什么放着这么好的武器不用,而一直以自己那笨重过时的火绳枪与他们较量。他们重新把这些东西运回了伦敦。

2023-11-06 20:27:49

  • 上一篇:驴背上的诗文
  • 下一篇:出塞的诗人
  •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