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明朝一场抗倭败仗

正文:

明朝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记载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日战斗,以明朝军队大败而留名。作者还用大量篇幅,深刻反思了这场战斗何以失败的诸多原因。

1、

乙卯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一五五五年。

一支七十二人的日本海盗敢死队,在杭州湾登陆之后,从浙江的严州、衢州,穿江西的饶州,过安徽的徽州、宁国、太平,一直杀到南京。

南京,一场恶战。

战斗中,明军的两个把总指挥牺牲,八九百战士阵亡,日本海盗敢死队的七十二人竟然都完好无伤。

日本海盗撤离时,南京的十三道城门仍然紧闭,全城百姓都上城墙守卫,南京守军各部依旧分守各城门,丝毫不敢松懈。

平日里,南京城内,各位功勋将领出行则卫队相拥,军威森严,部队士兵每月要八万担皇粮供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竟然被找上门来的日本七十二海盗打得落花流水,吓得胆战心惊。

据可靠消息,日本海盗杀败官兵后,当天投宿在板桥一农家。七十二人因战斗劳累,晚上又喝了许多酒,沉沉地睡去。这户农家和顾彭山的太常庄相邻,庄上的人亲眼看见了这样的状况。此时,如果有人侦察到情况,当夜报告给政府,再派一支三四百人的队伍包围,完全可以将日本海盗全歼。

可惜得很,各位指挥官都不会打仗,听说敌人来了,愤怒地匆忙应战,打败了,则沮丧躲避,唯恐躲得不深。胜败乃兵家常事,而又不懂得派兵侦察,实在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兵法。

2、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早有预兆的。

甲寅年(1554),日本海盗已经对常州进行焚劫,当时就传言他们要往南京来,京城震动恐慌。

其实,明军的失败并不是偶然。

从指挥上讲,一个大失误就是不会首尾呼应。

常州和南京之间,丹阳是咽喉。有人说,丹阳筑坚固之城迎敌,就可以扼制他,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敌人久攻不下,一定不敢越过丹阳攻击南京,他们怕背后受敌。如果没有打下丹阳城就往南京而来,那么,南京的部队正面迎击他,丹阳的部队从后面攻击,句容还可以派出一支部队捣其中间,日本海盗必败无疑。同样的道理,日本海盗如果越过嘉兴而往苏州,苏州的部队正面迎击,嘉兴的部队可以从背后打他。

现实情况是,日本海盗打嘉兴,嘉兴竟然关闭城门,任其过去,吴江、苏州首当其冲。嘉兴以为,自己可以安然无事。这都是总督调兵无方,完全不懂军事的表现。

3、

从一些细节上看,明军的情报意识几乎等于零。

张蒙溪做参赞的时候,喜欢大兴土木。他修筑了振武营、仙鹤营、望江楼等,花费动不动就十几万。然而,一旦有战事,这些建筑并不能帮助战斗。更为可笑的是,他们还将南京城的地图和各个驻军据点刻在一块石碑上,放置在城市的显眼处。城南十二伏,城东十二伏,城北十二伏,一目了然。

江荆石拓了一张这样的地图送何良俊。何良俊对他说:《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以前,唐太宗征高句丽,命令元万顷写檄文。元万顷的檄文中有“不知守鸭绿之险”一句,高句丽人一看,立即派兵守卫鸭绿江,以至于唐兵不能渡江。唐太宗降了元万顷的官。既然是“伏”,就是军事机密,就应该神不知鬼不觉,怎么可以刻在石碑上呢?江荆石也管理着兵事,何良俊建议他应该立即报告上级,毁掉石碑地图。

但是江荆石始终没采纳何良俊的建议,这块石碑至今仍在。

4、

明军官兵们做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乙卯年(1555),日本海盗已经侵犯到了柘林,他们占据何良俊兄弟三家的房子做据点,驻扎了将近一年。陆五台从总督幕府中回来,何良俊问他:日本海盗在柘林和周浦寺中驻扎这么久,你们有去骚扰过吗?晚上派人巡逻吗?四周设置绊索响铃吗?

陆五台回答:这些都没做过。

何良俊以为,假如稍稍用点计策,在日本海盗驻扎的周围密集布以铁蒺藜,再派侦察兵二三人深夜到据点偷袭,大军在二里外只敲锣发威,海盗惊动,自相攻击,一定可以歼灭他们。

日本海盗居住在人家家里这么久,明军却不知道用火攻,只想到白天与其硬拼,哪有不败的道理?

何良俊调侃陆五台:您平时谈兵用策,很有经验,关键时刻为什么没有声音呢?

陆五台答:唉,领导们不需要我出谋划策哎。

何良俊再问:那要你们这些人做参谋干什么?

陆五台答:我们平日里,只是处理些公务而已。

真是主次颠倒。

5、

明军纪律不严明,也是部队没有战斗力的原因之一。

张半洲做总督时,何良俊专门和他的部下、管纪律的官员盛南桥谈了军队严肃纪律的事。

何良俊说:你们受命出师,朝廷是授权给您的,您掌握生杀大权,延误军机、临阵畏缩都可以处以极刑。现今,情况出现了,却没有听说斩杀一人以严军纪,这样纪律的军队,实在难以取胜。

盛南桥对何良俊吐吐舌头:您是想让我去杀人吗?

唉,怎么可以这样理解啊?他不知道,杀一人可以救下成千上万人。他可怜那些败下阵来的兵将,而不念怀东南被杀的成千上万人。那成千上万人就不是生命吗?

6、

层层请示,也是贻误战机之重要一环。

现在那些将官都听命于总督,官兵赏罚、出战时机都要请示授权。兵贵神速,在于呼吸之间,需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现今必须层层请示,基层领导向兵备请示,兵备向巡抚请示,巡抚向总督请示,等请示都到了,敌人早就准备好了,即便韩信、李靖复生,恐怕也难以取胜。大明开国的时候,大将带兵打仗,部队只设一都御史,管好军粮,不参与军事。

明军还有一个大漏洞,就是长江的防线。

南京之险,唯在长江。那些日本海盗进入海口,抵龙江关,只有四五百里。他们完全可以顺流而下,直捣南京;或者从淮扬来,也只有一江之隔。如果将长江守牢,还可以抵抗一阵;如果敌人过江,那么明军的十万重兵就像洞中的老鼠一样,只有坐以待毙。

现实情况是,只有提督操江一个官员带领着少数官兵防卫长江,力量薄弱得很。沿江各地,虽有守江官兵,分布也密,但无统一指挥,一遇情况,则首尾腹背分为数截,彼此推脱,不肯拼命。

2023-11-06 20:29:41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