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皇帝处最高之位,拥天下之大,需要管理最庞大的复杂体系,内政与外交,高层的政争,人才的选拔,地方的控制,边疆的稳定,黄河的治理,灾民的赈济,社会的稳定,生产的发展……问题之多,不胜枚举,所以皇帝必须不断学习。
说到皇帝的政治实习,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守成之君,其实开国之君同样需要学习。开国之君学习的难点在于从“马上得天下”到“下马治天下”的角色转型。即便成功转型如唐太宗、宋太祖,也会遇到很多麻烦。宋太祖某日退朝之后,闷闷不乐,独自坐了半天不说话。等他脸色和缓的时候,旁边的人就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宋太祖说:你以为皇帝是好当的吗?顺着性子处置了一件事情,结果发现错了。想起来真是不舒服!
开国之君责任重大。他是奠定一个朝代格局的皇帝,他的说法、做法会被本朝后世的皇帝奉为祖宗之法。那么,开国之君怎样才能做到格局宏大?单凭个人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善于向历史学习,了解既往朝代的兴亡教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这方面,最着名的负面典型是明太祖朱元璋,1600年的宰相制度,说废除就废除,这推倒一切的胆力令人惊叹。
开国之君需要政治实习,守成之主更需要学习。他们要学的东西更多,怎么跟大臣打交道,怎么处理文件,怎么签字画押,怎么树立权威,怎么运用权力,事无巨细都要学。宋英宗刚即位的时候,发生过一件小事。
先皇是病死的,没能治好先皇的病,医疗小组难辞其咎,于是英宗就跟宰相们一起商量怎么处置那12位倒霉的大夫。有宰相提出,其中两位很晚才加入医疗小组,应当轻责。没想到英宗忽然变了脸说,听说这两位大夫是宰相推荐的,对吗?宰相们只好承认。英宗依然板着脸说,那我就不敢说了,还是各位大人来裁决吧。最终,在12位受到处分的大夫中,这两位是被修理得最狠的。
英宗严惩两位大夫,目的就是要向宰相们宣示权力——虽然朕是你们辅佐上来的,但朕既已是皇帝,那朕的意志就至高无上,必须得到尊重。这就是宋英宗最初的权力操练。
从登上帝位到宣示权力,再到树立权威,乃至熟练地运用权力应对纷繁复杂的突发和重大事件,成为一个最高决策者,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而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余地又是那么有限,基本上能上来的也就是一般人,所以,为了保证皇帝能够正确地操控皇权、管理国家,就必须对皇帝和皇太子进行教育。
中国的皇帝,即便像刘邦这样出身平民,作风粗鲁到会往儒生帽子里撒尿的,尚且重视文化。到了宋代,出现了皇帝的读书会,叫作“经筵”。在经筵中,老师是最优秀的儒者,教材是儒家经典、本朝列祖列宗的语录和光荣事迹汇编,以及历史书——《资治通鉴》就是经筵教材。通过经筵学习与政治实习,慢慢地,理论结合实际,历史映照现实,皇帝就知道规则是什么,边界在哪里,该怎么当皇帝了。没受过教育或者毫无准备就登上帝位的皇帝,往往会成为国家的灾难。
(摘自《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2023-11-06 2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