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间

义盗

正文:

这年,临阳大旱,官商勾结,囤粮待价而沽,百姓饿殍满野。

临阳知府无所作为,整日在临阳城花天酒地。

一日,知府微服私访,来到临阳城东的古摊。

古摊在临阳很出名,是古董交易市场。临阳这地方离咸阳不远,都是古国旧都,地下宝贝很多,有人一不小心就会挖出个稀世珍宝。

但古摊上难免鱼目混珠,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花了大价钱,或许弄个假东西。

临阳人都知道,知府大人有两好:一好府印,二好美玉。

府印,那是知府的大印,手里有府印,你就是知府,没了府印,就啥都不是了。至于美玉,人皆爱之,收藏于家,说不定啥时便会变成无价之宝。

知府经常来古摊,他的眼光狠毒,偶尔会发现好物,买走收藏。

这天他又发现好东西了。

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小男人,蹲在墙脚下,面前的破布上,放着一块苍绿色的圆形玉石,中间有圆孔。知府拿在手上,温润滑腻,绝非一般玉石。

知府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

可知府不相信眼前这个猥琐的小个子男人会有这么好的玉,便问:“这玉,是你的?”

男人答:“祖传的,和氏璧。”

和氏璧?

知府吓了一跳。

知府当然晓得和氏璧。

那可是天下第一玉啊。当年系楚国国宝,后来到了赵国,“完璧归赵”的故事家喻户晓。

不过,见过和氏璧的人却寥寥无几。

据说秦国灭亡以后,和氏璧下落不明。

知府笑笑:“骗人不是?你这和氏璧来于何处?”

男人说:“祖传之物。我先辈是秦国太医。”

知府摇摇头:“口说无凭。”

男人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线装书,说:“有家谱为证。”

其实,是不是和氏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府相中了这块玉,不管是不是和氏璧,他都要买下。一问价,只要300两纹银。

知府大喜,一手交银子,一手拿玉石。回到府衙,知府乐不可支,把门关严实,仔细把玩不已,将玉和府印放在一处。

呵呵,这两样东西可都是要他命的宝贝啊!

三天后,有饥民闹事,知府下令将闹事的饥民处死。

这下,引起饥民更大的愤怒,有几家粮商被饥民抢劫一空。

知府调集兵马准备对饥民进行围剿。

可是,一件棘手的事儿却让知府焦头烂额——他的府印被盗了。

知府纳闷儿:府印和玉石,是他亲手藏起来的,连他夫人都不晓得,怎么说丢就丢了?难道是神仙盗走不成?

知府已经没有精力对付饥民了,他要集中精力找回府印,否则,脑袋不保!

可这事儿还不能声张,得悄悄寻找,便张榜说府中丢失宝物一件,希望有能人来协助破案,必有厚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人揭榜。

知府一见,竟是那个瘦小男人!

男人说:“有人告诉我,他知道知府大人需要什么。”

知府问:“什么人?”

男人答:“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丢失的东西,可是会让您掉脑袋的!”

知府沉吟片刻说:“谈谈条件吧。”

男人说:“让所有的粮商都开仓放粮。”

知府问:“这是为什么呢?”

男人答:“那人就是一个饥民。”

知府想想,说:“先交东西,后放粮。”

男人说:“先放粮,后交东西。”

知府无奈,号令临阳城所有大小粮商,一律开仓放粮,不许抬高市价,否则处斩。

饥民获救。

男人把府印放在知府手中说:“大人请详查,完璧归赵!”

知府拿印在手,审视良久:“好,完好无损!”

知府突然喊一声:“拿下盗贼!”

周围伏兵四起,男人束手就擒。

知府问:“你盗走府印,罪该万死,有何话说?”男人答:“我不会说的,只求速死!”

知府吩咐把男人打入死囚牢里,择日审讯。

第二天,狱卒发现男人逃出了死牢,立即向知府报告。知府大惊,立即行文捉拿逃犯,可当他取出府印时傻了眼:府印在,玉石没了,多了300两纹银,还有一张纸,上面只有4个字:还银取玉。

知府仰天长叹:“世间果有奇人!不可与之为敌。”

几天后,知府卸任。

后来有人说,男人手中之玉果真是和氏璧,世代相传。男人祖先也果真为秦国太医,其家族代代会缩骨奇术。男人用和氏璧为诱饵,引知府上钩,跟踪至其家,晓得藏府印之处。夜深人静潜入,从窗户口中进,盗得府印,迫使知府号令粮商开仓济灾。被知府关押后,又用锁骨奇术从囚牢中脱身,再入知府家,送回银子,取走和氏璧。

此后,男人与和氏璧不复现。

2023-11-06 07:05:38

  • 上一篇:武则天嫁宫女
  • 下一篇:失银疑云
  •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