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如果项羽过了江东,能不能翻盘?

正文:

公元前202年,纵横天下无敌手的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面临缺兵少粮的绝境。

仿佛等着看项羽的笑话一样,汉军设下“四面楚歌”之计,也就是让包围项羽的汉军连夜高唱楚歌。项羽误以为楚国都被汉军占领,害怕继续固守阵地,会被汉军一锅端,便带领八百多人趁夜色突围。

在咸阳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仓皇逃命的一天,身后数十万汉军的统帅,就是曾经坐在主席台下鼓掌的刘邦。逃命路上的项羽在想什么,没人知道,但是换位思考一下,估计是:命运啊,太喜欢捉弄人了。

跑路到天明,项羽周围只剩下百余人,而死死咬住项羽不放的,是卖布出身的灌婴,以及灌婴率领的五千骑兵。随后项羽分兵,三战三胜,杀近百人。项羽只为证明是天要亡他,而不是自己军事能力的问题。

突围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劝他:“江东虽然小,但也有千里土地,数十万人口,足以称王立国了,您赶紧过江吧。”

项羽不愿意过江。

当初和八千江东子弟去打天下,现在江东子弟都死在外边了,只有自己一个人回去,太羞耻了。即便江东父老承认项羽是王,他也不好意思发号施令。于是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五名汉将瓜分了项羽的尸体,然后以此为凭证,都被刘邦册封为侯。

千军辟易的西楚霸王,就此烟消云散。

项羽死了,但人间依然有他的传说,后世无数人在幻想,如果项羽听了乌江亭长的话,到江东继续称王,天下是否会不一样?

一千年后的唐朝诗人杜牧,赴任池州刺史的时候路过乌江亭,写了一首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再过几百年,金兵入侵宋朝,才女李清照南下路过乌江,也感叹项羽自刎的悲壮,写了一首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管他们的诗里有什么讽刺和暗示,起码杜牧和李清照都心疼项羽,并且对项羽寄托了无限希望,认为他只要到了江东,大概率能翻盘。

但问题是,项羽真的有机会翻盘吗?

争霸天下是要打仗的,而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人口。

如果经济不发达,便不能保证军队的后勤,人口不多就没有足够的兵员,更缺少经济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所以在争霸天下的路上,经济和人口,往往比统帅的军事能力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项羽很能打,那么江东的经济和人口,能不能支撑起项羽的野心,让他继续称霸甚至反攻?

秦汉的资料流传下来的不多,现在很难找到具体数据,但我们可以用汉朝的资料参考一下。

《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意思就是,江淮以南的千里土地上,地广人稀,农业生产仍为刀耕火种的方式,粮食产量非常低下。如果粮食不够吃,人们就去摘果子、捕鱼,反正遍地都是。所以,江淮以南基本饿不死人,但是想大富大贵也很难。

整体来说,经济条件一般,人们没什么奋斗意志,如果不是乱世争雄,大部分人都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

黄河流域的经济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财富汇聚的重地。

《史记·货殖列传》里说了:

“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巴蜀亦沃野……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燕)鱼盐枣粟之饶。”“邹鲁……颇有桑麻之业。”“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

这些话的意思更简单了,虽然关中只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人口也只有30%,经济总量却占汉朝的60%。而四川、辽东、山东和河北等地,都有各地特色产业,足以支撑起地方经济。

换句话说,整个黄河流域的经济总量,几乎占到汉朝的80%以上。

司马迁写《史记》是在汉武帝年间,距离项羽自刎大约七八十年,在2200年前“车马慢”的年代,七八十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出现经济重心转移的变化。所以在项羽自刎乌江的时候,江东和中原的经济比例,和司马迁的记载基本吻合。

虽然经过多年战争,中原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汉初君臣都凑不出颜色一样的四匹马,但是地区的经济比例不会变。

刘邦在战场上输了一次又一次,回关中晃悠一圈,就能满血复活,把粮食和衣服发给军队,继续和项羽死磕。而根据地在东部的项羽输了一次,就被逼入绝境,除了被人说烂的用人和手段以外,背后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地域经济太差。

如果项羽到了江东,以不到天下20%的经济总量,怎么和占有80%经济总量的刘邦对抗?哪怕直接封锁大江,也能把项羽困死。

然后再来说人口。

江东有多少人口呢?乌江亭长都说了——数十万。单从数字来说,几十万人口不少了,足够称霸一方了,但把这个数字放到整个中国,远远不够。

秦朝灭亡前有2000多万人口,经过八年战争摧残,按照“户口减半”的说法,再加上躲避战争逃亡到山林里的黑户,汉初人口保守估计有1000万到1500万。

数十万人口的江东,动员力发挥到极限,能招募十万军队差不多了吧?但是拥有千万人口的刘邦,开足马力动员参军的话,招募几十万军队几乎没什么问题,毕竟有600万人口的秦国,兵力极限是60万,那么“汉承秦制”的汉朝,军队规模只会比秦国大。

而且汉朝还有足够的人口参加农业生产,项羽招募十万大军,很可能面临经济断档的困境。

项羽的军事能力再强,士兵死一个就少一个,完全扛不住人口消耗战啊。

回顾楚汉战争,每次刘邦输得啥都不剩,萧何就在关中招兵送到前线,让刘邦重新和项羽对阵。刘邦正是用消耗战活活把项羽给耗死的。

事实上,人口始终是割据江东的天花板。

经过汉朝400年的稳定发展,到了公元140年,扬州六郡共有人口430万,荆州七郡有人口620万。此后以荆扬为基本盘的东吴政权,几乎没有和曹操正面对抗的实力,必须和占据益州的蜀汉结盟,才能勉强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蜀汉更不用说了,诸葛丞相北伐,从来没领过十万以上的军队,而且经常因缺粮返回成都,导致北伐功败垂成。因为蜀汉政权的人口,只有不到百万。

如果说地区经济决定了政权的下限,那么人口则决定了政权的上限。一个国家没有人口和经济,任凭领袖的计谋和政策多么宏伟,也只能发出“天不助我”的叹息。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断定,项羽到了江东,几乎没有机会翻盘。

他要是听了乌江亭长的话,跑到江东做了几十万人的王,最大的可能是在刘邦的围攻下,地盘越来越小,人口越来越少,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为了稳定人心,项羽可能会扛起“反攻”的大旗,最开始还能笼络人心,可随着战场消耗和经济困境,反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最终连项羽自己都不信了。然后他会回想起“西楚霸王”的光辉岁月,指挥千军万马纵横天下的意气风发,以及鸿门宴上刘邦跪地求饶的姿态。

到那个时候,曾经的辉煌和现实的窘迫一对比,项羽恐怕更难受。

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得到一切又全部失去,这种落差,足以让一个人生不如死。

幸亏项羽在乌江自刎了,以最雄壮的姿态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悲剧英雄。这才给后人留下幻想的空间,想象他渡过乌江会如何如何。可如果项羽真的到了江东,恐怕杜牧和李清照就要吐槽了:

“你去江东干啥,怎么不赶紧自杀呢,了断自己有那么难吗?呸,老贼。”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只有悲剧的英雄,才是人们同情的英雄,要是英雄落寞了,各种杂七杂八的黑点就冒出来了,人们嫌弃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半点同情?

不禁让人想到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

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病重快死的时候,汉武帝去寝宫看她,想和李夫人见最后一面。结果李夫人用被子蒙脸,死活不见汉武帝,说她长期病重面容憔悴,不想让汉武帝看到。

汉武帝说见我一面就赏你千金,并且给你的兄弟封官。李夫人还是不露脸,说封不封都随你的便,反正我不见。

汉武帝无奈,拂袖而去。后来姐姐问李夫人,都到这种时候了,你怎么就不见面呢?惹怒陛下,还怎么嘱托后事?李夫人才说出原因:“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陛下此时来看我,无非是因为我的颜值高,现在长期病重,颜值已经不在线了,陛下看到会嫌弃我的。”

她是想把最美好的东西,永远留在汉武帝的心里,让汉武帝回想起来都是幸福时刻,而不是人生最后的一张丑脸。

虽然故事不同,但结局类似,项羽和李夫人都是聪明人。

2023-11-06 20:27:49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