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洪武年间,张三丰云游至陕西宝鸡,在一个叫金台观的道观住了下来。
那时的张三丰,已经100多岁了。金台观里来了一个期颐之寿道人,让人啧啧称奇。不过,比这罕见高寿更让人称奇的是,张三丰竟然在金台观里起死回生了一次。
有一天,张三丰把门人杨轨山唤至近前,说:“我命数已尽,归天有期。”杨轨山以为他在开玩笑,就没在意。不料第二日早上唤张三丰起床用餐时,连唤数声都无应答,进屋一看,发现张三丰已经气绝人亡了。杨轨山和其他人用棺材盛殓了张三丰,设道场作法事数日,待到下葬时,却听见棺材里有响声,开棺一看,只见张三丰竟脸色红润地活了,并且乐呵呵地爬了出来。
此事一经传开,很快连朱元璋都知道了,他非常想见这个连阎王爷都不敢收的张真人,好向他讨教长生不老之法。可是离开宝鸡金台观的张三丰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人说他去了武当山,可是朱元璋多次派人去寻访,都是无果而终。
武当巍峨数千里,云深不知处。朱元璋驾崩前还在喟叹:张三丰,你在哪里?
从侄子手里夺得皇位的朱棣,更是想一见张真人的真容,也算是替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了却一桩未竟心愿。
于是,朱棣数次差人遍访天下名山,但回报都称:张三丰的脚印都没见一个。
后来,有传闻说,张三丰的仙骨道影在武当山出现过。朱棣就再次派侍读学士胡广去武当山寻访,并给胡广扔下狠话:要么找到张三丰,要么死。
接到死命令的胡广不敢怠慢,带了一队人马星夜兼程往武当山赶去。
胡广来到武当山腹地后,跋山涉水,上峰下涧,走遍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访尽三潭九泉十池九井。武当景色奇崛秀美,可他们无心赏景。快跑遍武当山了,胡广还没有找到张三丰。
这日早上,胡广再次进山寻找张三丰。时值隆冬,昨夜一场大雪忽至,武当山白皑皑一片。胡广时间不多,不想因雪停下寻访的脚步。
一行人来到天柱峰下的一片缓坡时,远远听到一声声呼噜如雷。有野兽?再一细看,前面竟有一人睡卧雪地。
胡广命手下上前查看,只见雪地里侧卧酣睡的是一老者,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仅有一身脏兮兮的单衣裹身。两兵士连推带搡,弄醒雪地里的老人,问:“你为何单衣侧卧雪地里?”
老者侧目一斜,打了个哈欠,满是抱怨的口气说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打扰我酣睡?”
一兵士不高兴了,说:“当朝大员胡大人在此,你不跪谢我们施救之恩也罢,竟抱怨我们打扰你睡觉!雪地单衣,如何睡觉?一看你就是个胡搅蛮缠之辈。”
说着,两兵士拉扯老者,竟丝毫不能动之,又唤三个兵士过来,几人开始动起粗来。老者气定神闲,不急不缓地推手移步,只原地打了个转身,五个兵士就莫名飞跌在一丈开外。
胡广看出这个邋遢老汉绝非等闲之辈,急忙喝退手下,上前拱手施礼:“老人家,我们是奉当朝圣上之命,前来武当山寻访张三丰张真人,您是否知道他的行踪?”
老者说:“什么三疯四疯的,皇帝找一个疯子干吗?”说完身影快移,迅速消失在了天柱峰的云雾里……
胡广目瞪口呆,单衣卧雪竟能酣睡,五个壮汉不能生擒,看似老迈却疾走如飞……莫非他就是……正想着,有手下从雪地里捡起一张纸片递给胡广,说:“大人,这个好像是刚才那老头落下的。”
胡广一看,纸上有句如此: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飘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胡广一拍脑门,唤众手下围拢过来,低声密语道:“圣上让我们寻找张三丰,找不到就人头难保!天不绝我,遇此怪人,得此修道诗,我等就权当他是张三丰,回去异口同声禀报圣上,在武当得遇张真人,真人执意不进朝面圣,但亲笔赠圣上修道诗一首。”
为了项上人头,众人纷纷应诺。
朱棣闻听凯旋回朝的胡广奏明后,得到张真人的亲笔信,甚是开心,但他还是因没能和真人面晤而遗憾,于是御笔一挥,写下《御制书》: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
朱棣命胡广再次进武当,把亲笔信亲自交给张三丰。
胡广接了圣谕,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在心底大呼:张三丰,你在哪里?
这一呼喊,历史不曾给出回应。
也许,张三丰,从未生过;也许,从未死过。
2023-11-06 07: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