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情感

很有启发的教育故事

正文:

  在教育教学历程中,常碰到这样的状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状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rabbit),兔子缓慢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会儿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另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

  "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因为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逝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小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聚集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碰到这种状况,我们不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预备安营扎寨歇息的时候,突然之间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逝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康健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依然辨别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来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突然之间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为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懊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

  现在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3、教育学生自尊、自重、自信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伤心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在世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日,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那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取,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的有许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格愈出愈高。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的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格要买那块石头。

  最终,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价格较昨天又涨了十倍,但因为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为稀世至宝。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所有通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代价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情况下就会又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因为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代价,被说成稀世至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注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代价,生命就有意义。"

  4、学会期待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自己雕刻的显示心中理想女性的美女像产生了爱恋之情,在他深切的期待中,雕像变为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这虽是神话故事,但在现实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猜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厥后向教师提供了一份名单,并说,这些孩子又很大的发展可能性。教师们甚感困惑,因为名单上的孩子有一些是差生。心理学家注释说,这只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猜测,不是说学生的现在,并要求老师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学校,进行第二次测验,结果令人惊讶,凡名单上的学生,无论在学业成绩、智力发展,依然与老师、同学的干系等方面,无一例外,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而这个名单,只是从一切学生中随机抽取的。

  ——这就是闻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的期待,会通过言行、表情传达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鼓舞,并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这是心理学上的心理暗示作用。期待是多么神奇,我们做老师的要学会期待。

  5、让美德占据学生的心灵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的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返来了,个个是饱学之士,真是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学生说:"十年游历学,你们现在有了许多学问,长了不少见地。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终一课吧!"弟子们便围绕着哲学家坐了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我们坐在旷野里。""这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感到很惊奇,他们都没想到,一向在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终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朴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先开口了:"老师,只要有把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摇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散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第四个弟子说:"斩草要除根,要把根挖出来才行。"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辨别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经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为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坐了下来,等待老师的到来。

  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哲学家在书的最终补上了这样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美德占据心灵。"

  我曾进行了五年德育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到学校搞调研时,常听学校回报说,他们搞了"八不准""十不要",我说,最好依然搞个"学生应该怎么做"吧,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做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践行性,依然让学生"养成"美好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更有效果。

  6、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得是一家外企公司招聘初级治理人才,有许多应聘者去参加答辩考试,一个又一个考下来,虽然对答如流,但都没有被录取。轮到最终一个人了,他走进房门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有卫生习惯的他很自然的捡起纸团放到纸篓里。这时,考官说:"请你看一看捡起的纸团。"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情接待你到我们公司来任职。"之后这位应聘者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这么一个小小的习惯,竟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大的福音。在让人无限感慨之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良好的习惯,简直就是无限的财富。

  7、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是这样讲的:

  井里的青蛙(frog)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他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赞成。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赞叹不已。他"呱呱"大叫,岌岌可危地扎进大海的度量,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他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他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依然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小康生活。

  8、教育学生帮助别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非常新鲜,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朴,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另有一个故事,题目是《天堂和地狱》。说的是有人和上帝谈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一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屋里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要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悲苦。

  "来吧,我再让你看一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间房。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大家都会在快乐地歌唱。

  "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而他们快乐,另一个房里的人们却很悲惨?"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朴,在这儿他们会相互帮助――喂别人。"

  9、教育学生要先学会做人

  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 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啦,陪我玩!" 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大话就不好啦。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啦呀!" 记者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啦,世界就完整了。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啦,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10、教育学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马上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碰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绝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碰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碰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依靠在别人身上,记取:成功者自救。

  11、让生命化蛹为蝶

  一个孩子,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一只耳朵失聪,他的母亲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一个来到世界上没几年的孩子,就要忍受不幸命运的折磨,他以后怎么生活啊?"但她除了对孩子倍加爱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然而,也许这个孩子注定是个生活的强者,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快地走向成熟,他默默地忍受着别的孩子的耻笑、调侃的话语和目光,他自卑,但更有自暴自弃的意志,当别的孩子在玩具中打发时间时,他刚沉浸在书本中,在他读的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成人读物,他却读得津津乐道,因为他从中学到了坚强,学到了一种永不放弃的品质。为了改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现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发言。看着嘴唇和舌头都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胡蝶(butterfly),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过后才变成的,如果别人把茧剪开一道口,由茧变成为的胡蝶是不鲜艳的,我要做一只鲜艳的胡蝶。"

  之后,他能流利地发言了。因为他的勤奋驯良良,中学毕业时,他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得到了良好的人缘,他周围的人,没有谁会耻笑他,有的只是对他的敬佩和尊敬。这时,他母亲为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尽量顺利些。但他同样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做一只鲜艳的胡蝶。"

  1993年10月,博学多才、颇有建立的他参加总理竞选,他的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品德的、带有人格欺侮的攻击招致了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训斥。当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他赢得了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说的:"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鲜艳的胡蝶"的竞选口号,使他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的竞选中再次得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胡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跨世纪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则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突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也许我们总是羡慕那些不经意间便在理想之路上走了很远的人们,但那毕竟是少数的幸运儿,总有一日我们会晓畅,就大多数人来说,那些背负着人生苦难的重荷一步步慢慢向前,一向保持到最终的人们,才是走得最远最好的。

  12、教育学生正视修养

  张君从英国留学返来,我们几个挚友为他设,宴洗尘。席间,一个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使他很不快,频频露出厌恶的表情。席散送张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注释说,那句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听惯了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张君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给你讲一下我刚到英国时的经历吧!"

  和在布里斯托尔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我也借住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这样既省钱生活条件又好。 房东姓坎贝尔,是一对老年夫妇。坎贝尔夫妇待人热情大方,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收我几英镑房租,硬把我从邻居家"抢"了过来。有一位外国留学生住在家里,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儿。他们不仅很快让整个社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还打电话通知了远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儿女。为了实现我出国留学的理想,父母欠了十几万元的债。我自然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白天刻苦用功自不待言,晚上在图书馆一向待到闭馆时才离开也是常有的事。幸亏我碰到了好东家,可以一门心思学习,一点儿也不用为生活操心。每日我回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都会在等着我,每隔四五天,坎贝尔太太就会逼着我易服服,然后把换下的脏衣服拿去洗净熨好。可以说,他们就像对待亲儿子一样待我。可是,过了没多久,我就感觉坎贝尔先生对我的态度有些转冷,看我的眼光有些异样。好频频吃饭的时候,坎贝尔先生都像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但是看一看太太,又把话咽了回去。我开始猜测,他们是不是嫌收我的房租太少,想加租又不美意思说?

  那天晚上11点多我从学校返来,洗漱完毕刚想脱衣睡觉(sleep),坎贝尔先生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寒喧两句后,坎贝尔先生坐到椅子上,一副谈话的架式。看来他终于要说出憋在心里的话了。我心里早有预备,只要在,我的承受能力之内,他加租多少我都答应,毕竟这样的好东家不是到哪儿都能找到的。

  "孩子,"坎贝尔先生开口道,"在你中国的家里,你半夜回家时,不管你的父母睡没睡,你都使劲关门、噼噼啪啪地走路和大声咳嗽吗?"我停住了:难道这就是憋在他心里的话?"我说不清,也许……"真的,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自己也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我相信你是无心的。"坎贝尔先生微笑着说,"我太太有失眠症,你每次晚上返来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上返来如果能够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兴。"坎贝尔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我早就想提醒你,只是我太太怕有伤你的自尊心,一向不让我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把我善意的提醒视为伤害你的自尊吧?"我很勉强地摇头。我并不是觉得坎贝尔先生说得不对,大概有伤自尊,而是觉得他有些锱铢必较。我和父母一路生活了二十几年,他们从没跟我盘算过这种事,如果我也因此打扰过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容忍我的,充其量把他们的卧室门关紧而已。我心里感叹:到底不是自己家呀!当然,尽管我心里有牢骚,但我依然接受了坎贝尔先生的提醒,以后晚上回屋尽量轻手轻脚。然而,不久后的一天正午,我从学校返来刚在屋里坐定,坎贝尔先生就跟了出去。我注意到,他的脸阴沉着,这可是很少有的。"孩子,也许你不高兴,但是我还得问。你小便的时候是不是不掀开马桶垫子?"他问。 我的心里"格登"一声。我承认,有时我尿憋得紧,大概偷懒,小便时就没有掀开马桶垫子。 "偶尔……"我嗫嚅。这怎么行?"坎贝尔先生大声说,"难道你不知道那样会把尿液溅到垫子上吗?这不仅仅是不卫生,依然对别人的不尊敬,尤其是对女人不尊敬!"我辩解:"我完全没有不尊敬别人的意思, 只是不注意。" "我当然相信你是无心的,可是这不应当成为这样做的理由!"看着坎贝尔先生涨红的脸,我嘟囔:"这么点儿小事,不至于让你这么生气吧?"坎贝尔先生越发激动:"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敬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的。孩子,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的职位固然主要,但与人相处时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同样主要。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同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我不耐烦地听着,并随手拿起一本书胡乱翻起来。我觉得坎贝尔先生过于苛刻,这种事如果在咱们国内,那还算是事吗?

  晚上我躺在床上考虑良久,决定离开坎贝尔家。既然他们对我看不上眼,那我就另找一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第二天我就向坎贝尔夫妇辞别,全然不顾他们的尽力挽留。然而接下来的事儿却令我始料不及。我一连走了五六户人家,他们竟然都以同样的问话接待我:"听说你小便时不掀开马桶垫子?"那口气、那神情,让我意识到这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很严重的事儿。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问话,我只有满面羞惭地返身逃走。至此,我才真正晓畅了坎贝尔先生说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句话。在人们眼里,我既是正在接受初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也是一个浅陋的、缺乏"修养"的人。我一点儿也不怨坎贝尔夫妇把我的"不良习性"到处传播,相反,陷入了如此窘境,我对他们的怨气反而消逝了,甚至还非常感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没有那段尴尬的经历,我不知道我是否依然那样令人生厌地"不拘小节",嘴上同样挂着难听的口头禅也未可知呢!

  张君的报告令我无言。 *(冯 锦摘自《新一代》2003年12期,李晓林图)

  13、读书是要看出它利益

  熊十力(1884——1968)是20世纪中国主要的哲学家。40年代,有一个百姓党的陆军少将叫徐复观,听到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绍,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有志于做学问,希望得到指教。熊十力复书,讲了一番治学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徐复观穿着陆军少将的军服到重庆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拜见熊十力,请教应该读什么书。熊十力叫他回去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徐复观说早年已经读过了。

  熊十力很不高兴,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当再读。"

  过了一些日子,徐复观再去,通知说《读通鉴论》读完了。熊十力问: "有点什么心得?"

  徐复观觉得自己读得很认真很仔细,不免有些得意,说,书里有许多他不赞成的地方,接着就一条一条地说起来。还没等他说完,熊十力就怒声斥骂起来:"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像你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利益,再指斥它的弊端,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这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那一段,理解得多么深刻。这些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是太没有出息!"这一顿骂,骂得陆军少将目瞪口呆。

  原来读书是先要读出书的利益!"这对于我是起死复生的一骂。"徐复观晓畅了这个道理,"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豪

2023-11-04 03:08:51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