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情感

用玻璃讲

正文:

2019年8月,北京金杜艺术中心,中国第一个获得“玻璃界奥斯卡”优秀奖的艺术家杜蒙,又一次在自己的家乡举办玻璃作品艺术展。展出了最新的三个系列作品《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只言片语》《从前有一个故事……》。系列作品使用简洁的轮廓结构和透明的无色材质,将情绪和想象毫不张扬地娓娓道来。

85后北京女孩杜蒙,大学毕业那年去美国旅游,在旧金山的地方美术馆里偶然看到美国玻璃艺术家戴尔·切胡利的展览,她当时就被精美绝伦的作品所震撼。玻璃不仅可以制成生活用品,竟然还可以制成栩栩如生的花朵、大树,甚至还可以塑造各种形态的人物。经过考虑,她决定去美国学习制作玻璃。

2010年,杜蒙成为了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玻璃系的一名学生。可是,任何美丽的背后都藏着万般艰辛。语言像块拦路石,自己有想法,却制造不出作品。有一次,杜蒙雄心勃勃地翻了个特别大的模子,灌蜡的时候才发现侧面有个缝儿。滚烫的蜡,泼出来的一瞬间灌进了手套里,烫得杜蒙开始怀疑人生。这样的状态再学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于是,杜蒙暂时休学。可是,休学后的杜蒙心里依然放不下那些玻璃制品,她去了香港的一家分校。在香港,节奏慢,慢慢地杜蒙找到了一些手感,她终于找回自信,心里反问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

找回了自信,杜蒙回到美国后灵感像泉水喷发,在研究生毕业作品中《白》《流动的风景》就是最好的证明,她第一次运用了玻璃和版画相结合,让作品有家的感觉。

杜蒙的作品还大胆地运用木材、石头、塑料、茶、纸等,各种不同材料与玻璃相结合,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人生不同时期的所见所感。工作之余,她会去离家不远的高地公园散步。那天,一颗小石子差点让她的脚给崴了,她恼怒地捡起石子想丢进不远外的池塘里。就在丢之前的一瞬间,杜蒙忽然想到,不如把石子融入到玻璃里。

杜蒙先将石头的原貌、镜面和想象衍生的形态翻模制成玻璃雕塑。然后,再进行吹玻璃。吹玻璃特别难,从挑玻璃料,到塑型、吹玻璃、反复回炉加热,再吹、修口,最后进退火炉。1000多度的高温炉前,需要很短的时间做出很多判断,一秒的误差,作品就碎了或者炸了。为了这个系列作品,杜蒙的手臂被炸开一道口子。那天,作品又一次在手中炸碎,新伤连着旧伤,杜蒙不禁有些泄气,一把扔了钳子,走出工作室。屋外凉风习习,回想这几年一路走来的历程,杜蒙逐渐冷静下来。回到炉前,重新吹玻璃。

后来,杜蒙又制作了12个部分打磨的玻璃容器,里面仅保留了石头的空型,罐子上开的小窗使得观者得以窥见其中,看似真实存在的石头其实只是一个银箔的形态,而其中空无一物。于是,《高地回声》系列作品诞生了。2016年这一系列作品,让她获得了有“玻璃界奥斯卡”之称的日本金泽国际玻璃艺术大赏优秀奖,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获奖后,杜蒙又一鼓作气创作出《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只言片语》《从前有一个故事……》系列。《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这组作品有几个低头沉思的人物。也许观众第一眼会感到摸不到头脑。但那天刚进展厅,策展人就对杜蒙说竟然有观众看懂了这组展品的内涵,对他说,这些人物一定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杜蒙听了很感动,因为还是有人读懂了她。

如今的杜蒙,状态依然像个小女孩,信心满满。多年制作玻璃,也让她感悟到:其实玻璃也是有生命的,那一层薄薄的玻璃很像皮肤,通过空气、温度去塑造它,再用各种造型去叙说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2023-11-06 18:42:1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