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客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慈禧到底有多少私房钱

正文:

吉野号是一根毒刺

吉野号巡洋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痛点,是扎在中国人记忆中的一根毒刺。

在黄海大海战之前的丰岛海战中,日本人突然袭击,不宣而战,率先开出第一炮的,就是吉野舰。

等到黄海大海战爆发,吉野号作为日军游击编队领舰,如一匹凶悍而迅捷的头狼,率巡洋舰冲击北洋舰队,重创超勇、扬威二舰。稍后,吉野为夹击北洋舰队,又带队从致远舰正面通过。

于是,这场海战中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孤注一掷,令战舰开足马力,以冲角战术,朝吉野舰撞去。遗憾的是,邓世昌壮志未酬身先死,致远舰在撞上敌舰之前,不幸爆炸沉没……

是役,北洋舰队惨败,耻辱的是,居然没有击沉一艘日舰……不应该输得这么惨!

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甲午海战前,大清帝国这支海上武装力量,居世界海军的第8 位,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大列强,而日本海军世界排名仅为第16 位。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系统性的溃败,这是共识:政治腐败、军纪废弛、理念落后、高层掣肘……武器因素并非最重要,但亦是非常重要。试想想,如果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拥有一艘像吉野这样的行驶快速、火力迅猛的主力舰,形势会好很多。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吉野舰差点就属于中国。

1875 年,光绪元年,清廷特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10 余年时间,李鸿章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但从1888 年开始,清朝海军再未进口一艘军舰。

李鸿章想要买快速巡洋舰,英国人隆重推荐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但朝廷一帮人都反对,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

在清朝海军装备停滞不前的同时,日本海军却正突飞猛进。1891 年,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正式向英国提出订购快速巡洋舰,就是李鸿章看中的那款,取名吉野号。当年英、德是中、日两国最主要的军舰进口地,你不买,就归我。

在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中国巨额赔款之前,日本还是一个相当穷的国家,为了筹资购得吉野号,日本天皇甚至宣布自己即日起到击败大清国前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还捐出了自己的首饰。日本国民大为震动,踊跃捐献购买吉野舰,日本商人和民间还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钱可以买3 艘吉野号。

这时候,大清的慈禧太后,在干什么呢?

慈禧准备六十大寿

慈禧太后人生有两大爱好:第一,过生日;第二,修园子。如果说她还有第三大爱好,那就是在修好的园子里开生日派对。

甲午海战爆发的这一年,慈禧太后60 岁。六十一轮花甲,以古人的标准已是长寿,普通人家都会摆两桌,贵为大清帝国实际控制者,她怎么也得好好庆祝庆祝!

给太后筹办六十大寿,成为清廷官员最大的政治。

当时日本人已在蠢蠢欲动,东亚上空战争阴云密布,有见识的官员上奏章,请求更多关注对日战争,生日庆典嘛,小搞一下就行了。慈禧得知后怒不可遏,甩出了这样的狠话:“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意思是:你不让我好好过生日,我就让你生无可恋。换种说法:你如果让我好好过了这个生日,我就让你以后每天像过生日一样开心。

大清朝最不缺的就是官油子。各种马屁各种奉承各种进贡,浑然不顾,日本人在一旁虎视眈眈,磨刀霍霍。

慈禧太后的大寿庆典,远不止是摆几桌酒看几场戏那般简单,她酷爱奢华,身居深宫,一直向往园林生活。她大权独握之后,本来想修复被英法联军掠夺焚烧过的圆明园——她对圆明园有感情啊!当初作为秀女,她就是在这里施展高明绝顶的手段,凭一支小曲,引起皇帝注意,从此飞黄腾达。

但圆明园已成废墟,修复成本过高,经大臣们建议,她的目光转为清漪园,于是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加工扩建,在这里举办盛大的六十大寿派对,并作为自己以后归政光绪、颐养天年之地。

颐和园大到足够举办马拉松比赛了,修起来肯定花费不菲,但既然太后已下懿旨,下面的人能不修吗?谁都知道,她霸蛮专横,惹不起。当年,她想修圆明园,估工银200 万两,户部尚书阎敬铭称无款可办。慈禧言改修三海,阎仍答无款。慈禧居然大喝“滚出去”,阎敬铭羞愤成疾。这段往事,李鸿章写进了日记。

慈禧要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办此事,她找到了自己的妹夫、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出任大清帝国总理海军事务大臣,虽然奕对海军一窍不通,且以贪腐着称,但这绝对是个肥差啊!那些年,清廷投入最大的,就是海军。

给太后祝寿的经费源源不断,但海军却断了炊。当时局势很紧张了,李鸿章循部下之请,要求海军衙门拨款60 万两,购快炮20尊,以替代各主要舰艇上之慢炮。岂料户部和海军衙门两处竟一毛不拔。李鸿章不得已,只能从海军日常粮饷给养之中挤出20 万两,聊购次等快炮12 尊,以平舰上官兵之积愤。

这场仗还没打,其实已经输了。

疯狂搜刮私房钱

1894 年11 月7 日,农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前往皇极殿,接受皇帝和王公百官的庆贺。这是她的60 岁生日,同一天,日军攻占大连。

此刻的慈禧,应该没有多少快乐可言,因为日军炮火,她的这场筹办多年、耗银近1000 万两的生日派对只能草草收场了。她的恨,如滔滔黄海之水,但不是因为葬身大海的北洋舰队的官兵,而是因为她的面子。

慈禧在历史上口碑很差,当年就有人把庆寿贺词中的“一人有庆,万寿无疆”改为“一人庆有,万寿疆无”。章太炎更不客气了,在1904 年慈禧七十大寿之际,撰联曰:“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庆疆无!”

以冷静理性着称的历史学家谈起慈禧时,也是冷静不下来,比如唐德刚,他在《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一文中,谈及慈禧,简直有些骂大街的感觉了:“(修园)这个预算令人感叹的则是,它可用以增建10 支‘北洋舰队’而有余。但是‘北洋’对一位无知而泼辣的老寡妇,未免太遥远了。建个园子解解孀居禁宫之闷,那才是当务之急呢!

”西太后生性奢靡。她原是那豪华的圆明园内一位得宠的姨太太。现在做了太后,身为大清女主……所以她要倾全国之力,来为她造颐和之园!“

是的,熟知晚清历史的人又怎么能冷静下来?今天有些学者吹捧慈禧是杰出的政治家,说她力延清廷数十年寿命,如此说法令人瞠目结舌!

慈禧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政坛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历史的悲剧是:慈禧即使贵为大国实际控制人,却始终摆脱不了自私和俗气的思维模式。她有玩弄权术的头脑和机智,但缺乏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在她眼里,无论什么国家大事,都没有她自己的尊荣和面子重要。她只有小聪明,缺乏大智慧。最要命的一点是:公与私之间,她没有任何原则可言。

慈禧擅长敛财、富甲天下,她到底有多少私房钱?说法不一,《清稗类钞》记载,及至清末,慈禧的”小金库“中”尚有黄金3万两“——没提到白银。另一笔记《异辞录》的作者认为,”太后(慈禧)有私蓄3000 万“,就是说,慈禧太后的”小金库“的数额达到了3000万两银子,”半在南苑,半在大内,皆用红绳束之“。

《十叶野闻》的数字更吓人:”慈禧所自积之镪,始终未悉其确数,或言计共200 兆两“,即2亿两白银!熟知清廷内幕的英国人赫德则言之凿凿地说,在光绪初年她已积有私房钱2 万万两……

自私贪婪酿就的历史悲剧

后人纳闷:慈禧有这么多私房钱,为什么不自己花钱办六十大寿呢?原因很简单:自私贪婪。

慈禧出身一般,还经历了父亲去世、穷困潦倒的少女时代,始终存了一颗争强好胜、出人头地之心,她没有享受过多少爱,年纪轻轻就当了寡妇,终其一生,自大与自卑交织,靠什么来证明自己?只有钱、面子、权力,还有现实的享乐。

她就像西方神话中孤独的恶龙,守着一堆金银财宝,喃喃自语: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谁也不能动……

上梁不正下梁歪。慈禧如此,下面的人更如此:这国家是太后和皇帝的,关我什么事?所以,王公大臣们把北洋水师和淮军旧部看成了李鸿章的私产,凭什么支持你?日本将领后来说,这简直是李鸿章与日本帝国的战争。黄海海战后,李鸿章为了保留这点”私产“,让剩余的完全可以再战的军舰躲进军港……此恨锦绵,何有绝期?

遥想晚清,有过同光中兴的短暂辉煌,洋务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却最后一败涂地。学者陈先达撰文《”文化决定论“是不对的》,他说,近代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不同步,因而才可能在晚清产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学为体“的错误,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体“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体不变,西学难以为用。”我们可以用钱买来军舰大炮,但买不来国家的现代化。洋务运动虽然有点成绩,但其终难成事的原因正在于此。“

但在晚清,因为当权者的愚蠢,后来连买军舰大炮都舍不得了,不是没有钱,而是他们认为太后的生日庆典更需要钱。唐德刚因此愤懑地说:”君不见一项《马关条约》(1895 年)我们就赔了2 万万6000 万两。6 年之后的《辛丑条约》(1901 年),我们不又赔了4 万万两?合计,7年之内一下便赔掉6 万万6000 万两——我们有这么多钱去付‘赔款’,没钱买船?!“

赔再多钱,慈禧也不在乎,反正这又不是她的私房钱。

她死了,然后以一种不堪的方式重现历史:她和她的私房钱,在陵墓中,迎来了孙殿英的盗墓大军。

她要那么多私房钱干什么?!

2023-11-06 20:27:48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