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在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生冲突,史称“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兵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深知自己这么对父亲和兄弟,有点不太好。这是块心病,得好好治。首先,他隔三岔五去问史官,你们怎么记录的啊?皇帝非要看,大臣拦不住啊!只好先把《高祖实录》《今上实录》做了删减,再送上去交差。唐太宗关心的是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和评价,马上翻到玄武门事变的那一页,一看,原来臣子们早做了删减,闪烁其词。又不满意了,他亲自给这个事儿定性了,玄武门之变本质上和“周公定三监”是一回事儿。
周公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对兄弟出手,所以,唐太宗对哥哥和弟弟发难,是为了国家和百姓。所以,玄武门之变不是所谓的篡权夺位,是安邦定国的大好事!与此同时,在史书里,贞观修史的臣子们也经常把秦王这一系写成被打击被压迫、最后不得已才开始还击的人。然而,即使史书经过了“删改”,但在历史的缝隙中,还是能看到兄弟互相“黑”的蛛丝马迹。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成功的前提,在于擅长做信息采集。采集自哪里呢?自然是李渊的后宫和敌方阵营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团队。
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已与李世民多次交锋,是交锋,而不是一方出击、一方接受。最值得一提的首先是“杨文干事件”。那一年,李渊带老二李世民和老四李元吉去仁智宫避暑,身为太子的老大李建成则留在京师监国。
李建成早已感受到来自秦王系的压力,于是把这次在京主政当作天赐良机,暗自调盔甲给老队友庆州刺史杨文干,再下令杨文干在外招一批年轻小伙入京,一是为了防范,二是为将来打起来做准备。结果,两个送盔甲的士兵放着庆州不去,直接调转马头跑到仁智宫举报太子要谋反。史书上两人的说辞是,事情太大,他们胆子小,怕兜不住,又不敢知法犯法。其实,这显然是秦王集团间谍工作干得好,李建成在京城的一举一动早就被秦王布置的天眼监视了。既然太子主动“作死”,秦王系干脆将计就计,收买了运送盔甲的士兵,让他们亲自告发太子。这一招不得不说干得漂亮,由太子的人举报太子,秦王完全置身事外。
收到告发的李渊当即派司农卿宇文颖去找杨文干,如果杨文干亲自来解释,说不定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可问题是,宇文颖一去,杨文干竟然真的谋反了。这样一来,坐实了李建成的罪名。
开启天眼,监视太子、齐王
王晊,太子东宫的官吏,任率更丞。这是个从七品的小官,在东宫主管礼乐秩序和漏刻,也就是记录一天的时辰,太子出行时再负责带头敲敲鼓吹吹号。日常生活里,太子可能完全注意不到这个职位上的小人物,秦王府一个管报时的,他们才没兴趣了解。
可李世民完全不这么想,他就结交了太子府这个闹钟王晊。这类在太子东宫毫不起眼的角色,李世民和他申请好友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就是这样日常无声、不受重视的人,更能轻巧地探秘。因为管报时,他可以一直待在太子宫里,那么太子商量机密时,就可以一览无遗。而作为这样一个无关大局的人物,什么时候悄然离开一会儿,也不会有人注意到,更不容易发现他已“投敌”。当然,前提是他的演技不是太差。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做法比太子集团奏效得多。请看决战时刻。玄武门之变前夕,外面的突厥又跑来闹事,太子集团当即合谋出一则妙计:由李元吉主动请战拿到兵权,再借秦王府武将跟突厥正面对抗过为由,要求秦王府军士随军出征,由此抽空李世民的武装力量,再以饯别为由,请李世民赴宴,现场让武士把他暴力解决。领头狼一死,到时候尉迟敬德这些人再勇猛也无用武之地,出征路上随便找个地方坑杀了就是。
计划可谓天衣无缝,李渊同意秦王府武将出征,秦王也不好拒绝饯别之宴,真是万事俱备,只欠天亮。结果,无缝的天衣还是被人撕开了一条缝隙——这个计划被率更丞王晊听到了。
王晊一刻也没敢耽误,连夜溜走“密告太宗”,秦王府完全获知了敌方策略,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完备筹谋,从而在第二天清晨的玄武门里,率先了结了大哥和四弟。这场兄弟相争,李世民早就胜出了。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关于李世民的那些暗线,除了王晊,还有很多。毕竟,玄武门之变之所以成功,除了要搞定太子和齐王,皇帝李渊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在李渊的后宫里也必然有和秦王组队的人。
至于他究竟结交了谁,咱们也有迹可循。史书记载,后宫的社交方面,基本都是由秦王妃长孙氏出面完成的。长孙氏的工作主要有两点:“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虽然不足20个字,信息量却不小。首先,长孙氏对李渊很孝顺,填补秦王长期不在身边、被人离间的空隙;对李渊的嫔妃们,长孙氏也在其中周旋,该花的钱一点没小气,为的就是拉拢她们成为友军。李渊的后宫庞大,从实干型到花瓶都不缺,最能和秦王府一拍即合的,要属贵妃万氏。
史载李渊非常器重万贵妃,宫里有什么事都让她拍板决断,可以说,她是李渊后宫中最有分量的人。太穆窦皇后去世后,仅次于皇后的贵妃,就是后宫的主持人。除了贵妃权势大、眼线多,还有一条,也让万贵妃不可能站在太子、齐王一系。
万贵妃曾有一个孩子李智云,从小就善骑射,书法好,又下得一手好棋,是夫妻俩的小心肝。但李渊刚起兵时,李智云年纪还小,跟随大哥李建成在河东。李建成听说老爹起兵后,怕被隋朝廷抓捕,连忙卷铺盖逃跑,也没多少精力兼顾小弟,去告知他一声。于是,李智云被隋朝抓住,不久就被隋朝大将阴世师杀死了。这是万贵妃唯一的儿子,用头皮都可以想到,万贵妃对李建成不可能友好,并且,应该心里带着恨。
还有一件小事,也可以佐证秦王府与万贵妃早有联盟。李渊在位的武德三年,李世民将第二子李宽过继给李智云,继承他的香火。也就是说,李宽名义上的父亲是李智云,奶奶是万贵妃,他要孝顺的人,也是他们这一脉。虽然李宽后来也不幸早死,不过,这并不影响双方“同仇敌忾”。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突出李世民曾有结交后宫、探听消息的举措,对这位万贵妃着墨并不多,但可想而知,在玄武门之变矛盾慢慢递进的前期和中期,局势瞬息万变,李渊的一念就可以掌握每一方的成败,信息是斗争双方最亟须的,所以,万贵妃这位掌握着最高情报的友军,作用无疑至关重要。每当李元吉怂恿李渊开展什么对秦王不利的隐秘行动时,情报消息都能及时传回秦王府,让他们做好应对措施。间谍工作如此优秀,除了高层又亲密的万贵妃,还能有谁呢?
时人讨论唐太宗,总免不了要攻击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伦理缺陷,从而蔑视和诋毁他。毕竟,人们通常只关心两件事: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道德。借用一句话说,批判别人很容易,君子要修的,是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在政治斗争中的主动出手,或者说在上位之路上的道德遗憾,并不妨碍唐太宗成为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帝王。
2023-11-06 20: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