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最近,石悦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据说,曾经进入中国作家富豪榜排行前十的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更不爱和人打交道,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和写作。
至于为什么要保留公务员身份?
2009年,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石悦说:“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你出多大名也好,无论你怎么样都好,出多大风头都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白天处理公务,晚上翻开历史长河
1979年出生的石悦在体制内的升迁一帆风顺,就像坐上了火箭:
2000年7月开始任职于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
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3年4月,任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综合室副主任(副处级);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挂职担任副县长;
2016年2月,任中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8年5月,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2021年7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2021年7月15日,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短短20年,横跨5个省,上至中央部委,下至挂职副县长,石悦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石悦出生在湖北省一个普通家庭。
5岁时,石悦跟父亲一起逛书店,他看上了一套《上下五千年》。在机缘之下,石悦开始了自己的历史钻研之路。石悦中小学时期把《上下五千年》阅读了12遍。进入大学之后,石悦通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通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读书,他的回答是:“一般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之类,而在人们的心中,读书的真正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获得动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业,需要的是另一种决心和回答——为了读书而读书。”
在入党的同一年,即2006年起,石悦开始用笔名“当年明月”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发表作品《明朝那些事儿》。
石悦自己也没想到,每天业余时间写的两千字,竟然吸引了许多人每天蹲守更新。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明史》等正史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探寻晚明三大着名疑案等历史真相,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它以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300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石悦火了——当时,央视是这样描述石悦的:“他白天在国家机关处理公务,晚上回到家里开始翻开历史的长河。”
石悦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花费4——6个小时来写作,这一切都完成之后倒头就睡。有时沉不下心,石悦就会选择用洗澡来让自己平静,最多一天晚上要洗6次澡。
写作过程中,石悦这样剖析自己:“我还是我自己,我没有变过。即使会有一时头脑发热,心中默默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当年明月坚持写作,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就会告诉自己,永远不会放弃。”
关于“心灵历史”的争议
巨大的流量带来了巨大的争议。石悦一举成名,对于他和他的作品的讨论也从来没有停止。
明史专家毛佩琦说:“当年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也是当年明月的粉丝:“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很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在的语言来说,他有他的角度。”
反方观点也很尖锐:他们认为《明朝那些事儿》不是严谨史学着作,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得很主观。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不能当作史实去看。他开创的“心灵历史”,写法很low。
豆瓣上有这样一条评论:“公务员写史,眼光到底还是公务员那一套。”
在石悦看来,这是一句批评。
2006年,《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上连载创下2000万的点击量之后,天涯社区题为《明朝和骗子为什么这样红——互联网时代造假成功的典型案例》的帖子称:当年明月涉嫌造假,制造百万点击量以达到炒作目的。
当年明月反击称:“面对网站的话语暴力,我无能为力。”
《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商沈浩波这样解释:“写手在网站面前是弱势群体,网站可以封杀,当年明月得罪了网站,弃帖而去,天涯删掉了粉丝们支持的帖子,连解释的帖子也删掉了。”
能够用有趣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把明史写得清清楚楚,而且造成大范围影响,这证明当年明月的思维与文字能力等,都是不同寻常的。
当年明月的“史学偶像”是钱穆,他认为《国史大纲》《历代中国政治之得失》对历史本质精辟的分析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与之相比,当年明月毫不讳言自己的差距:“差距很大,他是着重于历史本质的东西,虽然我的书里也有这样的内容,但跟他还是相差很远……我的书我希望它流传很久,但是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我的书卖得很好,但是我一直认为钱穆的书虽然可能一年卖不到100本,但是100年以后,他的书还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还是会被翻出来重新出版。”
从2006年3月到2009年3月21日,《明朝那些事儿》连载完毕。由于众多网友的追捧,连载文章被结集出版,一共7册,共计96万字,至今销量不衰,售出超过1000万册,创下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
低调,是属于弱者的专利,战场上的强者,从来都不需要掩饰。
写作同时,石悦也没有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石悦从一个基层普通公务员,逐渐成为一线城市核心单位的核心人物之一。这个过程中,石悦或许对官场有些体会,他在作品中如此写道:“或许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多或明或暗的规则,必须适应,必须放弃原则……和光同尘,否则,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抱负、多么光辉的理想,都终将被湮灭。”
强者,从来都不需要掩饰
当年明月2007年到刘飞的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刘飞至今记忆深刻。
“当时当年明月还没有很出名,《明朝那些事儿》也没有写完,记得他演讲的时候,很多同学还中途退场,我觉得十分尴尬。”
当年明月在那场演讲中提到,有一个网站要给他10万元买作品首发权,他拒绝了,他说要让同学们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免费的东西。话音一落,掌声雷动。
提问环节,有人问:“你的《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写的都是官场权谋,这么长的历史,难道没有其他内容可写吗?还有,你写了这么多权谋,你自己又是公务员,你觉得你的权谋水平怎么样?有没有把权谋带到工作中去?”
当年明月回答说:“惭愧,我不写这个写什么呢?我们的历史上就充斥着这些东西,我们不应该避讳它,而是要把它展现出来。至于我自己,史书上的权谋和实际操作起来完全是两回事。比如韩非子,他写的书都被历代君王奉为教材,可他自己呢?李斯一个小计谋就把他弄死了。”
还有人提问:“我国在宋代和明代都实现了君臣共治的政治格局,请问如果没有外族的干预,一直发展下去,中国古代有没有可能实现民主?”
当年明月说:“民主是什么?是妥协!但是中国古代的斗争哲学太发达了,根本没有妥协的空间和可能。”
当年明月说过:“我是一个异类,我从小就对同龄人玩的滚铁环、拍洋画不感兴趣,我就喜欢读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但只要持续不断地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作为《明朝那些事儿》的铁粉,刘飞分析说:“当年明月有着异乎寻常的理性和冷静。坚持免费分享,一分钱也不赚。写完后直接隐退,坚决不趁热度再出唐朝、宋朝那些事。当年明月对待知识水平、名誉地位远不如自己的大学生,却有着难得的赤诚,不糊弄、不敷衍,认认真真传道解惑。这应该就是大格局吧。”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石悦的演讲这样收尾。
今年8月,《明朝那些事儿:漫画版》横空出世,在各大平台销量都不错。
《明朝那些事儿:漫画版》并未提到石悦的体制内身份,该书对作者的介绍是:“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讲人,畅销书作家。所着作品《明朝那些事儿》畅销十余年,累计销售过千万册,多次荣登各大网站优秀图书榜单,斩获畅销书大奖。”
据统计,《明朝那些事儿》已经为当年明月带来了超过4100万元的累计版税收入。有媒体分析认为,截至今年,石悦因为这本书以及周边的收入或达到上亿元。
当年明月这样评价自己的现状:“做人做事不可太有目的性,上天很公平,它不会把写作的灵感和对一件事情执着于名利的追求同时给予任何一个人。”
“无论何时何地,在最终胜负显现之前,绝不能押上所有筹码。”当年明月在作品中的一句话或许无意中彰显了他的价值观。
正如他作品中所言:“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2023-11-06 18:40:59